從小樹立守護“中華水塔”的環保意識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2016年3月,吉尕小學成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基地,此后便積極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青少年生態教育活動,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學科課程及今后的生活中,積極引導學生從小處著眼了解環保,從小處著手實踐環保,同時還通過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帶動每一個家庭,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不斷帶動親朋好友及周邊居民愛護美麗家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說起帶動親朋好友,東周扎西校長還向我們介紹了學校一些頗有成效的做法。每年“蟲草假”期間,學校都會制作文明標語告示牌,牌子上或印有“收集垃圾點”或印有“不要亂扔垃圾”等提示性文明標語。
學生們則負責把這些告示牌拿回家,然后將告示牌安裝在草山周圍用來提醒自己及家人。剛開始時沒人把這些標語當回事,而這時就是“環保小衛士”發揮作用的時刻了,學生們以身作則,隨手撿起被丟棄的飲料瓶、把食品包裝袋收拾好再帶走、將因采挖而被破壞的草皮進行修復等等,每一種行動都透露出他們對環保的深刻理解。
在有些村民家中,“環保小衛士們”的帶頭作用,讓家中的成年人也受到影響,從而一起加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來,通過“小手拉大手”能讓更多人關注生態環境。據了解,像撿拾隨手丟棄的廢棄物這種志愿者活動,從第一年30多名學生加入這一活動,間接帶動30多個家庭來支持這一活動,逐步擴展,到現在能自覺參與的比例達到了50%以上。
同時,學校還通過生態環境課積極開展以三江源山水為主題的繪畫、書法、動植物觀測、植物試種等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為學生們環保生態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實踐。
羅松才旦是一名五年級四班的學生,同時也是生態課堂中的“積極分子”。他的偶像是環保衛士杰桑·索南達杰,在他眼里生態課堂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必修課”,在生態課堂他學到了感恩與責任。他說:“我因為生態課堂更愛我的家鄉,也因為生態課堂更加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好家鄉的環境,何況我們身處長江源頭,所以保護好生態環境更是理所應當,希望在今后的生態環境課中能學習到更多和環保有關的知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用植物養植物 這群科學家在修復“中華水塔”
“我們針對高寒沙地使用植物碳基營養理論進行防沙治沙,是以修復若爾蓋濕地開始的。”肖敏介紹,以若爾蓋濕地為代表的川西北濕地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詳細] -
三江源:20年艱辛保護 筑牢“中華水塔”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時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 [詳細] -
“中華水塔”青海累計819家公共機構被評“省級節水型單位”
記者7日從青海省水利部門獲悉,譽為“中華水塔”的青海省累計有819家公共機構被評為“省級節水型單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