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接一輛載著電動機場巴士的巨型拖車駛出TAM歐洲商用車研發制造公司的工廠大門,開啟前往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的“服役”之路。這是記者日前在斯洛文尼亞第二大城市馬里博爾郊區看到的情景,中國技術助力這家斯洛文尼亞民族品牌車企逐夢巴黎奧運會。
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此次訂購的24輛電動巴士將在7月26日開幕的奧運會期間投入使用,以確保奧運期間機場高效運行。
“這對我們意義重大。”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富雄對新華社記者說,這不僅是對公司產品質量的高度認可,還體現了品牌的區域影響力,為公司未來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起到積極作用。
這是6月14日在斯洛文尼亞馬里博爾郊區的TAM歐洲商用車研發制造公司工廠拍攝的電動巴士生產線。新華社發(澤利科·斯特凡尼奇攝)
TAM歐洲商用車研發制造公司的前身馬里博爾汽車廠成立于1947年,曾是當地著名的卡車、拖車和軍用汽車生產商,是馬里博爾市支柱企業。然而,隨著市場變化和經濟轉型,企業面臨更多挑戰,經歷多次重組并幾易其主,最終于2011年宣布破產。
該公司生產技術部門主管戈拉茲德·布比奇在這里工作了30年,對十多年前企業陷入困境仍記憶猶新。“當時我壓力很大,很憂心。后來中國公司接管企業,我很高興看到這一品牌走得更遠。這些年來,我們在努力奮斗,如今TAM品牌前景光明。”
企業被中國公司接手后保留了原有商標,于2013年恢復生產,現在是商用車行業的重要參與者。“中國人給這一品牌注入了活力。”布比奇說。
6月14日,在斯洛文尼亞馬里博爾郊區的TAM歐洲商用車研發制造公司工廠,工人在電動巴士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發(澤利科·斯特凡尼奇攝)
公司定期派本地員工前往中國工廠學習新技術,而中方技術人員也定期到斯洛文尼亞工廠進行現場指導。布比奇多次前往中國參加培訓,從一名裝配線的組長成長為如今的生產技術部門主管。
同時,他也深深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友好,他表示與中國同事一直合作得很好。“和他們交往很愉快,他們很尊重人。我有很多中國朋友。”他說。
談到公司技術升級和轉型,布比奇說,過去公司制造內燃機巴士,現在專注于綠色解決方案,例如電動巴士和氫燃料巴士,以及“油改電”巴士。
6月14日,在斯洛文尼亞馬里博爾郊區的TAM歐洲商用車研發制造公司工廠,工人在電動巴士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發(澤利科·斯特凡尼奇攝)
馬富雄介紹說:“在環保方面進行升級是我們得到巴黎機場訂單的重要原因。”此外,公司與百余家國際機場合作的成功經驗,以及在歐盟范圍內建立40多個維修中心的優質售后服務,都是此次拿下奧運訂單的重要因素。
馬富雄說,在新能源領域,歐洲供應鏈存在短板。“我們通過向當地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其生產出符合我們汽車標準的零部件。”過去中國引進歐洲技術,現在中國技術也在促進當地產業鏈升級。
該公司還與當地學校、組織和社區保持密切聯系,與產業工人培訓項目深度合作,以培養當地專業技術人才、增加就業、提升企業本地化管理水平。
對于公司未來,布比奇表示樂觀。他說:“我們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我們的用戶不僅僅在歐洲,在非洲、中東等地區也有我們的用戶。”(記者:周玥;剪輯:王鑫騫(實習生);編輯:徐超、陳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