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20日刊發文章《鋼鐵巨龍馳騁天山南北——鐵路運輸提質增效助力新疆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文章稱,天山腳下,鋼鐵巨龍馳騁不息,滿載著煤炭、礦石、棉花、糧食等穿過廣袤的戈壁奔赴各地。日益織密的新疆鐵路網,串聯起活力滿滿的新疆,成為當地繁忙的物流運輸通道和保障國家能源運輸大動脈的關鍵一環。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跟隨國鐵集團組織的“坐著高鐵看中國”系列采訪活動走進新疆。記者調研獲悉,新疆鐵路運輸不斷提質增效,智能化作業助力打通“疆煤外運”通道的堵點痛點、特色旅游專列吸引八方游客、智慧口岸保障中歐班列高效通行……自1958年蘭新鐵路鋪軌進疆以來,新疆鐵路從無到有,目前運營里程已超9500公里,推動客貨運輸進入快速發展期,為新疆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滾滾“烏金”出天山 “不落地”的煤炭之旅
距離烏魯木齊200多公里的準東北站煤炭裝車環線上,一列火車發出清脆鳴笛聲后,緩緩駛入裝車站。
準東某煤礦多式聯運總經理周芳仁介紹:“煤炭從采出到外運可實現‘全過程不落地’,極大提升了運輸清潔度。礦卡從露天煤礦中將煤運出,進入破碎站,經運輸皮帶傳輸到筒倉暫存,再通過傳送裝置進入鐵路環線裝車站的緩沖倉,裝車出站后會噴灑抑塵劑,運抵客戶后還可經集裝箱直接配送入倉,全過程不落地。”
百米高的緩沖倉連著計量倉可以存300噸-500噸煤炭,猶如巨型沙漏,精準、勻速地將煤炭注入敞頂箱。“平均30分鐘便可裝滿一列110只敞頂箱的火車,能裝3500噸左右。”周芳仁說。
煤炭裝車時間壓縮至30分鐘背后,是“雙站聯動”智慧裝車系統的支撐。兩站同時啟動,從列車中部和頭部同步裝車,邊走邊裝,僅需行走一半行程即可完成。
“目前,該站點每日發車20列,最大潛力達40列,為‘疆煤外運’提供強勁動能。”周芳仁說。
準東北站煤炭裝車環線各站點高效運轉,其緊鄰著中國最大的整裝煤田——預測儲量達3900億噸的準東煤田,通過烏將鐵路與全國鐵路網相連,將準東優質的煤炭資源,源源不斷地輸往全國各地,成為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重要能源樞紐。
“為提升運輸能力、打通新疆運煤通道堵點痛點,新疆鐵路部門對烏將鐵路進行擴能改造,取得顯著成效。”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鐵路物流中心總會計師張杰介紹,烏將鐵路年貨運量從2021年的5648萬噸躍升至2024年的1.08億噸,日均開行列車從10余列增至92列,運力提升幅度達91.2%,其中萬噸列車最多能達8列。
為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鐵路部門積極推廣綠色高效的35噸敞頂箱運輸,提升車輛循環利用效率。
周芳仁表示,隨著新疆鐵路煤炭保供客戶范圍的持續擴大,公司正利用各中轉點增發運輸線路,在用煤淡季,通過疆內外各中轉點提前規劃存煤,保量發運。
近年來,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持續提升新疆鐵路的運輸組織效率,釋放通道能力,“疆煤外運”規模實現快速增長。2024年,“疆煤外運”量達9061萬噸,較2020年增長3倍多。截至9月5日,今年烏魯木齊局集團“疆煤外運”量完成6330.92萬噸,同比增長7.76%。
“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鐵路+文旅”激發消費活力
喀什,地處歐亞大陸中部,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如今,鋼鐵動脈不斷延伸,讓進出喀什更加便捷,“千里歸途一日達”成為現實。
早晨8點,喀什的天還沒完全亮,一列從烏魯木齊駛來的Z6516次列車緩緩進站,這是目前烏魯木齊到喀什唯一的全臥列車,每個包廂門都以新疆景點命名,并配有提供鋼琴、卡拉OK的酒吧車廂,極具特色,是烏魯木齊局集團打造的特快旅客列車。
“自2022年開通以來,該列車始終保持滿員運行,采取‘夕發朝至’一站直達的模式,將烏魯木齊至喀什1453公里的行程從20多個小時壓縮至11小時30分,實現了游客‘快進慢游’喀什的愿望,為當地旅游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喀什車務段段長薛九龍向記者表示。
“過去從烏魯木齊去南疆或者從和田、若羌前往北疆都需要繞行或依靠汽車。2022年和若鐵路開通后,南疆形成了完整的鐵路環線,便利了群眾出行,顯著地拉動當地文旅產業的發展。”喀什地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喀什與其他省市地區的距離“更近了”,更多游客得以便捷抵達,體驗獨特的西域風情。
喀什地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王忠表示,自今年7月1日起,喀什至重慶列車的開行,有效串聯南疆鐵路、青藏線、蘭渝線三大干線,構建起橫跨大西南與大西北的陸路“高速走廊”。
2012年至2024年,喀什地區年度游客從360萬人次躍升至4198萬人次,旅游收入從20億元增長至358億元,增幅近18倍。許多當地居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喀什旅游經濟的“蝶變”,正是新疆鐵路網提質增效、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依托蘭新高鐵、蘭新鐵路主通道以及南北疆環線鐵路的優勢,鐵路部門不斷豐富“新東方快車”“天山號”“環塔游”等譜系化旅游產品,助力新疆旅游經濟打造新的“增長極”。
9月17日,Y913次“天山號”旅游列車載著近150名游客從烏魯木齊站啟程,開啟為期10天的新疆之旅。今年,鐵路部門在新疆開行旅游列車超300列,其中由疆外各地開行的進疆旅游列車達240列,同比增長90.5%。
新疆鐵路旅游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疆內旅游列車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0萬人次,有力推動了新疆區域經濟發展。今年,計劃開行百趟旅游專列,銀發專列占全列的70%至80%。
智慧口岸加速建設 從“走出去”到“引進來”
9月1日17時,一列滿載著汽車配件、電子產品、日用百貨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阿拉山口國境站鳴笛啟程,駛向波蘭馬拉舍維奇。同時,一列滿載著板材、飼料等貨物的中歐班列正等待入境。截至當日,阿拉山口口岸今年通行中歐班列超5000列。
“日均有20列中歐班列從這里通行,其中返程班列占三分之一。”阿拉山口國境站運轉車間工作人員在調度屏幕前說。
數字躍動的屏幕背后,是口岸通關效率和輻射能力的持續提升。
今年前8個月,霍爾果斯和阿拉山口雙口岸通行中歐班列11722列,同比增長10.4%,折射出智慧口岸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我們通過與海關協同推廣‘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模式,出口班列最快只需20分鐘就能辦結全部手續。”霍爾果斯站安全生產指揮中心副主任李安康說。
“通過數字口岸系統的建設與使用,實現鐵路、海關數據實時互通,實時掌握列車動態及貨物放關信息,預計提升車輛周轉效率超20%。”李安康說。
國鐵集團數據顯示,隨著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不斷增加,阿拉山口國境站的輻射帶動作用也日益凸顯。目前,經阿拉山口國境站通行的中歐班列線路輻射德國、波蘭等21個國家,搭載的貨物品類由最初的電子電器、日用百貨拓展到商品汽車及配件、機械設備、日用百貨、木材等200余種。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70年來,新疆鐵路與區域經濟同頻共振、實現了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其中,鐵路網絡持續完善,目前已覆蓋全疆80%以上縣級行政區,構建起“一軸(蘭新鐵路、蘭新高鐵主通道)、三出疆(中部蘭新線、北部臨哈線、南部格庫線)、兩環(北疆環線、南疆環線)、兩對外(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的鐵路網。
客運方面,年度旅客發送量從2012年的2162萬人次躍升至2024年的5080萬人次,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貨運方面,在“疆煤外運”以及糧食、棉花、礦石、化工產品等運輸需求的強勁帶動下,貨物發送量保持高位增長,2024年完成貨運發送量2.37億噸,較2020年增長36%。
新疆鐵路持續強化“東聯西出、西引東進”運輸大通道功能,不僅為新疆打造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提供堅實支撐,更成為服務國家能源安全與戰略保障的重要動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