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藏醫藥在綜合醫改中發揮明顯優勢
醫改尋根
青海是中藏醫藥重要的發源地和傳播地之一。在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治未病體系中,各地積極探索民族醫藥發展,結合農牧民就醫習慣,拓展中藏醫藥理論體系內涵,傳承和創新中藏醫藥適宜技術,濃郁的民族特色、獨具特色的療法,構筑起了覆蓋全省的中藏醫藥健康“保障網”。
青海省把中藏醫藥強省融入綜合醫改全過程,加強中藏醫服務體系建設,堅持中藏醫錯位發展,推進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藏醫藥在基層醫療服務和綜合醫改中持續發力。
醫改良方
良方一:加強頂層設計,發揮中藏醫藥政策支撐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藏醫藥工作,先后印發多項規劃、方案。中藏醫藥發展政策機制不斷完善。
良方二:加大各級投入,加強中藏醫服務體系建設。
新一輪綜合醫改以來,實施縣級中藏醫醫院建設項目54項,投資9.8億元;實施州級中藏醫醫院建設項目5項,;省藏醫院中藏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順利啟動,總建設規模1.3萬㎡。不斷加強中藏醫醫院內涵建設,通過爭取國家支持,共投入資金5.5億,實施中藏醫醫院能力建設項目。投入資金7673萬元,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中藏醫館437個。
良方三:堅持錯位發展,推動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
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中藏醫院作為牽頭醫院組建縣域緊密型醫共體(醫療服務共同體的簡稱,是指以縣級醫院為龍頭,整合縣鄉兩級醫療衛生資源,形成一個醫療體系,最大化發揮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逐步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構建分級診療、合理診治及有序就醫新秩序,著力增強群眾健康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省共組建由中藏醫院牽頭的縣域醫共體10個,覆蓋縣級中藏醫醫院1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87家。中藏醫藥已成為深化醫改的重要推進劑,形成服務特色。
良方四:完善醫保政策,促進中藏醫藥聯動改革。
制定出臺支持中藏醫藥發展完善醫療機構制劑調劑使用相關規定,允許醫聯體(醫療聯合體的簡稱,是將同一個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個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社區醫院、村醫院組成一個醫療聯合體。目的是為了解決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如城市醫療集團等)內調劑使用中藏藥制劑。調整中藏醫醫療服務項目,民族醫醫療服務項目增加到348項。調整省級基本藥物目錄,增補藏成藥100種。全省藏藥企業生產的28種民族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55種藏藥納入省醫保藥品目錄。出臺醫改相關《意見》,明確將城鄉居民在中藏醫定點醫療機構政策范圍內的住院報銷比例提高5%,把更多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中藏藥院內制劑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良方五:提升科研能力,推進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全面開展藏醫藥創新研究,實施藏醫藥文獻數字化工程,建成13個藏醫藥專業數據庫和青海省藏醫藥信息網絡平臺。制定并實施《藏醫病歷書寫規范》,編制出版《藏醫護理規范》藏漢雙語版,首次為廣大藏醫護理工作者提供了理論及操作規范標準。加強藏醫藥古籍文獻整理工作,來自國內外藏醫藥醫療機構、大學等200余家機構,搶救搜集藏醫藥古籍文獻。
醫改成績單
通過改革實踐,全省中藏醫藥改革發展成效明顯。
一、中藏醫藥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全省醫院業務用房緊缺、配套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中藏醫醫院服務能力不斷提高,達到三級甲等中藏醫醫院2所、三級乙等中藏醫醫院2所、二級甲等中藏醫醫院34所。
二、基層中藏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藏醫館建設項目覆蓋率100%,建成使用率99%,全省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7.1%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藏醫藥服務,部分鄉衛生院中藏醫藥業務量占比達到全院醫療業務量的50%以上,基層作用發揮明顯。
三、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成績顯著,搶救搜集藏醫藥古籍文獻2000多種,整理出版1700余種藏醫藥古籍文獻,在藏醫藥文獻研究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浙江援藏為西藏那曲比如縣醫療插上騰飛的翅膀
培養各學科技術專業人才的“手藝”,讓本地醫生能獨立完成,是浙江省寧波市援藏工作組“強縣”的目標。[詳細] -
2021年西藏醫師資格考試安排出爐
2月23日,西藏考區2021年醫師資格考試考務管理暨考生報名資格集中審核培訓會議在拉薩召開。[詳細] -
高原特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以來,西藏建成縣(區)級全民健身活動中心6個,實現所有縣(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全覆蓋,并及時對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更新維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