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當夜空中高懸圓月,地上萬家燈火。中原文化中,元宵節晚上,合家團聚、吃元宵、猜燈謎,其樂融融。圖為濟南趵突泉燈會,圖片來自齊魯網。
今年正逢農歷元宵節與藏歷元月十五為同一天。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禪定寺、康多寺等多座寺廟,依照傳統習俗為信教群眾展出酥油花。圖為卓尼縣酥油花。
酥油花是雕塑藝術的一種特殊形式。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帶去的釋迦牟尼佛像起初并沒有佛冠。宗喀巴大師學佛成功后,在佛像頭上獻上了蓮花形的護法佛冠,還供奉了一束“酥油花”,這就是酥油花最早的來歷。至今,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塔爾寺每年到藏歷正月十五還會展出酥油花。圖為大昭寺釋迦牟尼像。
還有一種關于油酥花的傳說也與文成公主有關。佛祖前供花是佛教徒表達自己虔誠信仰的一種形式,但古時藏地氣候高寒,不適宜繁花生長。因此,信教群眾為了表達對文成公主的愛戴以及對佛祖的敬意,紛紛供奉酥油,由藝僧制作成酥油花。圖為卓尼縣酥油花。
酥油花巧奪天工絢爛奪目,但制作起來卻是相當困難。僧人們將信教群眾們供奉的純凈白酥油揉進各種有色礦物顏料,制成胚料。然后在寒冷的房屋中“扎骨架”。為防止制作中藝僧手上的溫度將酥油融化,僧人們要時不時將手插進刺骨的雪水中降溫。圖為僧人制作酥油花,圖片來自青海省政府門戶網。
酥油花的造型豐富多彩,有菩薩金剛巍峨端坐,有飛天仙女身姿綽約,有花鳥魚蟲栩栩如生,有四時花朵絢爛多彩。這些佛祖神仙、花鳥走獸可以組成各種情節,形成完整的立體畫面。圖為卓尼縣酥油花。
在眾多形象生動的造像中,龍的形象尤為引人注目。龍是中華文化的圖騰之一,藏地的雕刻、建筑上也不乏龍的形象。在藏族文化中,也有許多有關龍女的神話故事。圣城拉薩的布達拉宮后面就有個美麗的人工湖,名叫龍王潭。湖中有座湖心島相傳是龍女的王宮。圖為酥油花雕刻的龍。
藏歷正月十五是藏傳佛教寺院向信眾展示酥油花的日子。卓尼縣的信教群眾一早就來到寺院中為家人祈福,游客們也爭相前來一睹民俗文化遺產酥油花的絢麗風姿。圖為煙花中的寺廟。(中國西藏網 文/宋家麗 圖/松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