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春耕秋收。新春來臨之際,辭舊迎新,萬象更新。農歷春節假期已告一段落,而在西藏,新春的喜慶還在延續,另一個盛大節日到來——藏歷新年。
在古城拉薩,早在藏歷新年前大半個月,各大年貨市場已人山人海。千百年間繁忙的商貿往來吸引了大量外地商人來此謀生,生意往來之間,各民族間交往的程度由淺入深、交往的范圍由小到大、交往的頻次由少到多,各民族交往、交流并逐漸交融。
交往交流交融體現在細節小事上。比如在農歷春節時,藏族同事幫漢族同事值班,在藏歷新年時再換過來;藏歷新年到來時,居民會做好切瑪盒,拿著青稞酒、手捧切瑪,到左鄰右舍互相祝福。一聲聲“新年好”“扎西德勒”中,各民族“你來我往”相互拜年、送祝福,互相邀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共同慶祝新年,共同享受節日帶來的歡樂。
不斷深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傳統民俗得到保留,新民俗也逐漸產生:年貨市場里,沿用了漢式春聯紅色宣紙書樣式的藏文春聯逐漸熱銷;煙花爆竹在驅逐年獸的寓意之外,逐漸成為藏歷新年年貨新秀,新年來臨之際在夜空中營造出熱烈的氛圍。
“兩節”習俗有所區別,但“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卻是共識以及世代相傳的傳統。“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春節、藏歷新年來臨時,背井離鄉的游子,都紛紛趕回家,盼望與親人團聚,在辭舊迎新的日子里與家人共享天倫。盡管語言、文化有所區別,但對“闔家團圓”的共同期盼,顯示出中華民族對團圓、包容、和諧理念共同的精神追求。中華民族在形成和發展的歷程中不斷整合,團結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和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由多元到一體、由交往交流到交融、由松散到緊密,最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格局。
不同的文化習俗,共同匯聚成璀璨燦爛的中華文明;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的幸福團圓,匯聚成中華民族的大團結。
行進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我國各民族必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包容多樣性、增強共同性,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西藏網 文/歐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