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期間指出,“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持戰略定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必須最大限度實現西藏生態價值。
西藏生態價值的實現離不開金融活水。綠色金融是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與傳統金融相比,綠色金融更強調人類社會的生存環境利益,將對環境保護和對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為計量其活動成效的標準之一,通過自身活動引導各經濟主體注重自然生態平衡。綠色金融講求金融活動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協調發展,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綠色金融是綠色發展和金融的結合體,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發揮綠色金融的助推器作用,有利于推動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西藏金融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拉薩中心支行的指導下,積極發揮貨幣政策的精準灌溉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綠色領域信貸支持,運用碳減排、再貸款、再貼現、MPA考核等工具,圍繞雙碳目標,引導轄區內金融機構加大金融資源向低碳項目、綠色轉型項目、綠色創新項目傾斜,積極支持西藏綠色發展,以“審批傾斜、授權傾斜、額度傾斜、考核傾斜”四個傾斜原則確定差異化政策,推動綠色“新引擎”,激活工業“新動能”。今年以來,人行拉薩中支圍繞建成國家重要清潔能源基地目標,引導各銀行機構用足用好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大力拓展綠色信貸業務發展,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切實把政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助力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2023年6月末,西藏綠色貸款余額1049.39億元,占全區本外幣各項貸款比重為18.02%,增速顯著高于全區本外幣各項貸款增速8.74個百分點,帶動全區信貸增量、增速均創五年來新高,為經濟持續恢復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在推動西藏綠色產業發展、支持西藏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新時代新機遇。將巨大的生態價值轉換為經濟價值,已經成為西藏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共識。西藏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和作用,開發建設生態文明高地有基礎、有條件、有支撐。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多樣的生態系統提供了重要的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等功能,西藏主要江河湖泊基本處于天然狀態,水質狀況保持良好;土壤環境總體處于自然本底狀態,大部分耕地土壤重金屬元素含量優于國家一級土壤標準,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全區國土面積的36%,生態紅線面積占50%以上,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年碳匯總量占全國的8%-16%,西藏在全國已率先整體實現碳中和。可以說,藍天、碧水和凈土奠定了西藏綠色發展的環境基礎,包括西藏在內的青藏高原作為全球生態系統的穩定器、全球海拔最高的濕地生態系統以及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對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格局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因此,聚力和加快發展綠色高原特色產業,既是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又是基于資源和政策比較優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努力做到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路徑。
為有源頭活水來。綠色金融在助力西藏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已經呈現了積極的作用,西藏綠色貸款增速不斷創新高,綠色金融也“貸”動了西藏低碳的快速發展,綠色金融和西藏生態經濟實現了同步發展的良好耦合效應: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含綠度”更高了,西藏生態環境更美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度更密了。隨著綠色金融對實現西藏生態價值的助推作用越來越大,開發西藏生態紅利也成了新時代西藏強邊富民和鄉村振興的新動力和新引擎。(中國西藏網 文/陳愛東 王小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