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論及藏學研究領域,就繞不開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諸多研究成果。1月16日上午,中國西藏網相關負責人率隊前往四川大學,與霍巍所長帶領的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進行現場溝通交流。在交流現場,雙方就學界與傳媒界如何互促雙贏、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展開熱烈探討、獻智獻策,集中生成許多“金點子”,具有現實落地的參考價值。
圖為中國西藏網相關負責人與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數位專家學者的交流現場 攝影:陳浩力
交流過程中,霍巍提議雙方每年可以圍繞不同的重點主題展開討論宣傳,例如圍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主題,以研討會等形式廣泛召集藏學研究領域專家進行集中探討,通過網站的專題報道將最新的思想碰撞成果及時傳播出去。李錦教授認為西藏的非遺研究內容足夠豐富,值得更加深入地挖掘、保護和發揚,通過中國西藏網的專欄報道能夠面向海內外廣大受眾進行有效傳播。
圖為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數位領域專家在現場發言,分別為霍巍(居中)、熊文彬(右二)、李錦(左二)、張長虹(左一)、羅宏(右一) 攝影:陳浩力
據介紹,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之一,目前設有三個研究方向,包括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藏族歷史與漢藏關系研究、藏族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另設有涉藏問題研究中心。2020年,由中央統戰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民委批準共建了四川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基地目前的研究工作成果豐碩,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中華民族聚合、演進的歷史規律和特點研究,藏族與中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與現實研究,以及西南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研究。
基于本次的交流成果,中國西藏網將持續重點關注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的研究動態和成果進展,持續深化雙方的溝通合作,力爭在更多宣傳領域開辟出全新的合作路徑。(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妍丹 陳浩力)
圖為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所長霍巍發言,他的研究領域包括中國漢唐考古、美術考古、西藏考古、文物學與藝術史、中外文化交流等。他長年從事邊疆考古、漢唐考古、西南地區(含西藏)為中心的田野考古與綜合研究,具有豐富的田野考古經驗及綜合研究能力 攝影:陳浩力
圖為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副會長、四川大學公共關系學院教授羅絨戰堆發言,數年來他堅持深入到農戶家中與農牧民同吃同住,持續關注西藏的重大現實問題 攝影:陳浩力
圖為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熊文彬發言,他長期從事西藏藝術史與西藏歷史的研究和田野調查,其研究涉及西藏的繪畫、雕塑史和吐蕃、元、明時期的西藏古代歷史、西藏藝術史及漢藏藝術交流等領域 攝影:陳浩力
圖為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李錦發言,其研究領域為人類學理論與方法、藏族社會與文化、藏彝走廊、生態人類學、文化遺產保護、民族理論與政策、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她長年從事西南地區田野調查和人類學研究,具有豐富的田野調查經驗 攝影:陳浩力
圖為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長虹發言,其主要研究方向為西藏考古與藝術、藏傳佛教文物研究、中國西藏石窟考古等,連續多年在青藏高原從事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 攝影:陳浩力
圖為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員羅宏發言,其主要研究方向為藏族史、漢藏關系史 攝影:陳浩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