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記憶的證明——讀《共同書寫的歷史——外地干部支援云南迪慶口述史(1950-1979)》有感

發布時間: 2024-10-10 16:00:00 來源: 中國西藏網


圖為《共同書寫的歷史——外地干部支援云南迪慶口述史(1950-1979)》一書

  《共同書寫的歷史——外地干部支援云南迪慶口述史(1950-1979)》(以下簡稱《口述史》)一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于2024年8月出版,作者為以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教授李志農為代表的師生學術調研團隊。

  本書31位訪談對象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早一批支援云南迪慶建設的外地干部。第一批是從1950年至1957年迪慶藏族自治州成立前,為全面解放迪慶,鞏固新生政權做出貢獻的軍人、民族工作隊和土改工作隊成員;第二批是1957年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后,為加快地方發展,以及滿足建立新的職能部門的需要,經由組織調配或主動申請而來的黨政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涉及黨政、科技、教育、醫療、金融、林業和交通等領域。他們于1950-1979年在黨中央的號召下,克服生理、心理及生活、工作條件上的重重困難來到迪慶并長期扎根在這里,與當地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團結互助,共同推動了迪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領域的滄桑巨變。作為迪慶社會建設的重要支援力量,他們在迪慶的解放和社會建設事業中做出了積極貢獻,成為迪慶從貧窮落后走向繁榮發展的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全書按訪談內容共分為民主改革、黨政軍旅、醫療衛生、民族教育、財經基建、農林牧業六篇,并在書后附有接受訪談的外地干部名單和照片節選。


圖為2021年4月,李志農(左)在昆明訪談趙鶴陽老人 供圖:李志農


圖為2021年3月,《口述史》一書的幾位作者在麗江訪談和鳳樓、和愛琴夫婦 供圖:李志農

  口述史擁有文字史料不可替代的價值,這一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呈現講述者的日常生活及個體的經歷,更重要的是通過個體的歷史去了解其背后的社會,即通過對個人記憶的了解進而認識和理解社會整體。此外口述材料可以彌補文獻資料的不足,并通過與文獻資料的互為佐證增強歷史的豐富性與生動性??谑鍪凡稍L是嚴謹的科學活動,不是道聽途說故事的隨意采集。本書在編輯過程中,也嚴格遵從口述史的規范化要求,按照采訪錄音——將錄音整理成文字——核對形成初稿——交給被訪談人核實的工作步驟展開,最大程度地確??谑霾牧系恼鎸嵭?。

  在本書的序言中,李志農教授反復提到“集體記憶”的概念。集體記憶以及通常用來表征集體記憶個體的口述歷史,是一項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尤其作為社會學、人類學者慣常使用的“法寶”,并非是單純的個人經驗的簡單累加,而是一個特定社會群體內成員共享往事的結果,通過記憶,可以獲知有關人群的認同體系和社會關系。將個體的生命置于群體或命運共同體共享的歷史及經驗中來解釋,我們不難發現:一方面個體的心理歷程有賴于他們生存其間的群體氛圍;另一方面也正是依靠個體的歷史經驗,才有了群體的整體心理態勢和精神氛圍。

  從這樣的意義上說,本書敘述的外地干部通過口述形式重溫的“各民族共同書寫迪慶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個體心理與集體心態互為鑲嵌的精神鑄煉史。就外地干部的心路歷程而言,通過他們的口頭敘述所彰顯出的個人生命史,讀者能夠清晰看到他們一生是如何鑲嵌到了迪慶的社會結構及其變遷的軌跡之中。伴隨著社會變遷,他們各自擁有又相互共有的人生體驗促成了豐富多彩的人生歷程,也最終通過互動、認同與共情成為一個特定時代相似的精神氣質與共有心態。


圖為訪談對象楊公衍(中間)為迪慶群眾義診 供圖:李志農

  接受訪談的外地干部中,最年長的100歲,最年輕的也有69歲,盡管年齡相差較大,但因為大都經歷過迪慶在1979年改革開放前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及社會變遷過程,依舊屬于一個“同期群”。外地干部作為改變迪慶社會面貌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雖然他們的家庭出身、民族成分、文化水平、人生際遇、從事行業各有不同,但是普遍支援意志堅定、文化程度高、居住時間長、融入程度深。援助迪慶的人生轉折與社會閱歷使得他們的個人生命史鑲嵌在迪慶社會滄桑巨變之中,由此經歷了一場與迪慶社會變遷同向而行的個體心理或精神蛻變。這場蛻變重構了他們認知世界的方式,改變了他們的情感世界,影響了他們的思想觀念,也升華了他們的精神境界。


圖為1963年,訪談對象牛宿光(前排左二)與德欽中學初中三班畢業合影 供圖:李志農


圖為1965年,云南省財貿工作組為訪談對象艾亞賢發的錄取通知書 供圖:李志農

  接受訪談的人中,有迪慶州最年長的離休干部、百歲老人朱劍鋒(2023年逝世);有“軍中焦裕祿”“高原扶貧官”瞿云福;有迪慶“林巧稚”、婦產科醫生謝輝英;有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夫婦彭曉富、鄧楚芳;有開創迪慶經貿事業的金融專家劉騰龍;還有致力迪慶林業資源開發保護的林業干部陳興元。從青蔥歲月灼灼韶華,到白發染鬢遲暮之年;從初到高原的不適應,到深深扎根的離不開;從陌生客套的外鄉人,到情同手足的一家親。外地干部們在與各族民眾建立深厚感情的同時,也給迪慶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幫助和力量。這其中有困難、有辛酸、有淚水,但更多的是成就、是堅定、是鼓舞。他們“獻完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的動人故事在高原上代代相傳,他們樂于吃苦、甘于奉獻、勇于斗爭、善于團結的精神更是為各族人民歌頌和贊揚。所有人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初心和使命——解放迪慶、建設迪慶和發展迪慶,他們用赤膽和忠誠真正詮釋了“扎根高原、無怨無悔”的錚錚誓言。


圖為訪談對象朱劍鋒在下鄉期間幫助當地人犁地 供圖:李志農


圖為2021年3月,李志農等《口述史》一書的作者與訪談對象朱蘭溪一同看老照片 供圖:李志農

  本書作為李志農教授師生團隊的又一部融合了社會學、人類學的專著,其創作初心就像《成為人類學家》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人類學之所以迷人,不在于堂吉訶德式的田野豪情,而在于與他人相遇,以及那些在人和人之間發生的,平凡但動人的情感交換?!闭窃谶@樣的情懷感召下,才有了這本書真實還原扎根迪慶的外地干部與當地各族人民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圖景。

  毋庸置疑,每一位外地干部在迪慶的生活史就是一部生動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他們之中的每個人都是這段波瀾壯闊歷史的書寫者。他們的意志品質和建設歷程是見證各民族共同發展、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的鮮活素材。從這個意義上講,《口述史》一書站在尊重歷史的角度,深度挖掘新中國成立以來到迪慶改革開放前外地干部的支援實踐,同時大力宣傳他們之中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跡,讓各族人民充分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對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觀念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西藏網 文/張子凌)

(責編: 郭爽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八戒理论片午影院无码爱恋|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中文字幕| 人妻丰满熟妇A v无码区不卡| 一本色道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网站|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网站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国产视频| 免费无码国产在线观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综合国产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三上悠亚ssⅰn939无码播放|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性色|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鲁大师|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观看麻豆| AV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最新版 | 88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午夜福利av无码一区二区|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 无码丰满熟妇juliaann与黑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