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講述】高原支醫,傾情守護牧民健康
我出生在四川省甘孜州丹巴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小時候,就聽村里人說甘孜州許多地方急缺醫生。我暗自下定決心,長大后要當一名醫生,在家鄉治病救人。
2009年,我從瀘州醫學院(現西南醫科大學)畢業,通過“三支一扶”計劃,來到了麻邛鄉衛生院工作,從此開始了我的“支醫”生涯。
剛工作時,麻邛鄉不通水、電,燒火做飯要用鋼爐,取水要到河溝,沒有信號和網絡。這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有時我也會出現高原反應。到了夜里,房間漆黑一片,我心里害怕,就點根蠟燭再入睡。當時,現實環境讓我產生了落差感,但當我跟著院長出診,看到病人治愈后燦爛的笑容,滿滿的成就感逐漸替代了落差感。
麻邛鄉地域廣闊,群眾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我和同事們就騎行、徒步,把醫療服務送上門。
夏季是高原的雨季。有一天,下著大雨,為了及時趕到一位生病的牧民家里,我和同事騎著摩托車出診。中途,我們發現唯一的一條小路被雨水沖垮了,便決定徒步穿過層層樹林,走了大概三個小時,才到了牧民家里。為他看完病后,我們又原路返回。下過雨的路崎嶇泥濘,全身濕透的我們靠著手機微弱的光亮,磕磕絆絆地走著,直到次日凌晨一點才到家。
一次次翻山越嶺,一趟趟上門問診,我和當地群眾的感情越來越深。巡診后,有些群眾會往我的手里塞一些酥油茶、酸奶、糌粑等,這讓我覺得心里暖洋洋的。
工作后的第一個月,我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11年,我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2017年,我兼任麻邛鄉安章村第一書記。
今天,麻邛鄉通了水、電,有了無線網絡,當地群眾看病難的問題也基本得到了解決。以前衛生院是又矮又舊的木瓦房,現在變成了嶄新的三層辦公大樓。
2022年,我獲得了“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稱號,這是莫大的榮譽與激勵。作為一名黨員、醫務人員,為人民服務、救死扶傷是我應該做并將堅持終身的事。
(項目團隊:記者 李曉、陳之殷、蘇雁、周洪雙、張士英、陳元秋、禹愛華、王斯敏 本報通訊員 徐夢玲、徐虹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扎根牧區13年 她成了鄉親們貼心的“沈門巴”
2009年,沈富瓊從瀘州醫學院(現西南醫科大學)畢業后,報名參加“三支一扶”計劃,前往白玉縣麻邛鄉衛生院工作。[詳細] -
“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沈富瓊:牧民老鄉喜歡的“沈門巴”
沈富瓊還和同事們一起,對全鄉群眾健康情況進行摸底,為所有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情況表。13年來,沈富瓊和同事們一起,定期開展“送醫藥下村”活動,把糖尿病、高血壓等的常用藥品送到群眾家中,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的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