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護高原健康 用愛抒寫援青情懷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江蘇與青海兩地相隔萬水千山,“援建”拉近了彼此距離,三年來,江蘇省第四批援青醫療團隊不遠萬里來到雪域高原,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不畏艱辛,不懼困苦,用心、用情、用力將江蘇先進的醫療技術傳授給當地醫務人員,以卓越的醫技醫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服務廣大患者,守護群眾的健康,把大愛灑向海南藏族自治州這片熱土,用腳步丈量責任與擔當,用高標準在雪域高原抒寫了一段無悔人生。
三年時間,江蘇援青醫療隊為海南州這片土地帶來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江蘇省為海南州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投入援建資金1.378億元,實施海南州藏醫院改擴建工程等重點項目15項,新建或改擴建縣級醫院和公共衛生機構4所、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45所,先后選派醫療衛生援青干部人才88名,診療患者3.2萬人次,開展手術2000余臺,組織基層義診咨詢活動136次,“師帶徒”培養當地技術骨干200余人。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江蘇援青醫療團隊的支援下,海南州醫療技術不斷進步,衛生健康事業蓬勃發展,全州各族群眾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援青特色品牌醫療項目為百姓帶去希望
這三年,江蘇援青醫療隊的身影遍布整個海南州,他們經常下鄉義診、熱衷公益救助,滿懷著醫者仁心幫助困難農牧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援青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在這里,援青特色品牌項目造福了當地百姓。“心佑工程”公益項目,用心呵護高原先心病患兒。從2019年12月起,先后10次組織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專家組來海南州開展兒童先心病篩查、術后回訪、手術指導活動。2022年“心佑工程”項目完成了海南州共和縣所有小學12970名學生先心病篩查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安排95名海南州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赴南京實施免費手術且全部康復。2020年5月海南州啟動了“滅包行動”公益項目,已為39名牧區包蟲病患者實施免費手術治療,實現了現有符合手術指征的包蟲病患者動態“清零”。截至目前,江蘇援青“光明行”公益項目累計為海南州1573名白內障患者實施了免費復明手術。
為了充分發揮援青專家優勢,進一步擴大援青醫療服務覆蓋面,更好地造福當地群眾,江蘇衛生援青工作組統籌全州援青專家資源,組成巡診醫療隊,定期深入基層開展健康服務,打造流動的江蘇援青醫院,并組織開展“健康快車進牧區”系列活動。“江蘇曼巴走遍海南”巡診醫療隊自2020年5月組建以來,深入牧區草原、田間地頭開展巡診活動,為3000余名各族群眾提供了義診服務。
52歲的彭毛住在共和縣石乃亥鎮,2021年8月他時常感到胸口疼痛。彭毛了解到曾在共和縣牧區開展過巡診活動的江蘇曼巴醫療隊中有一位醫術高超的心內科專家,慕名趕到了海南州人民醫院找了這位主任醫師朱可。看到彭毛胸痛難忍,經驗豐富的朱可第一時間作出判斷,彭毛是冠心病而且病情較重。他立刻安排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顯示結果為心肌缺血。“馬上進行冠脈造影,不能耽擱!”朱可立即帶領團隊安排冠脈造影術。結果顯示,血管堵塞嚴重,患者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醫術精湛的朱可立即為患者實施并順利完成了心臟支架手術,整個過程不超過半個小時。手術立竿見影,術后彭毛胸痛癥狀立刻緩解,自己獨自走回了病房,三天后病愈出院。彭毛對朱可贊不絕口,連連說道:“瓜真切!瓜真切!(藏語:謝謝)”
“這是海南州首例心臟造影和支架手術,要不是江蘇援青專家來海南州,在我們這兒是絕對不可能開展的,以往治療只能送到西寧,但這么危重的病人在路途上存在極大的風險,很可能危及生命。”跟著朱可學習的海南州人民醫院醫生司蕊說。
為了雪域高原那份難舍的情懷
“作為醫療援青人,醫者父母心,我們更有一顆奉獻高原百姓的溫情愛心。”這是所有江蘇援青人的心聲。他們在這片土地堅守智力援青的歷史重任,堅守自己的那份初心,用自己的承諾與擔當,躬行使命、燃情高原。
援青,就是要把江蘇先進的醫療管理理念和專業技術帶到青海來。
第四批江蘇援青干部、海南州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馮廣清,從踏上海南州這片土地的第一天,就開始科學制訂和謀劃3年醫療援青工作規劃。“要通過我們的努力,更好地將江蘇經驗、江蘇模式融入到海南州整個醫療體系建設和優化中去。” 馮廣清對做好醫療援青工作思路清晰、信心滿滿。
馮廣清通過和江蘇省衛生健康委人事處、醫政醫管處不斷的溝通協調,由江蘇省衛生健康委派出了醫療體系建設、醫院管理專家組,對海南州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編制、醫院管理模式進行全方位指導,形成了相關指導實施意見,為海南州制定了具有江蘇理念的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路徑。同時積極推動江蘇醫療衛生專家海南州“傳幫帶”工作,在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和江蘇各有關單位支持下,先后組織江蘇專家29批223人次赴海南州開展學術講座、臨床帶教、手術示教等“傳幫帶”活動,協調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在海南州人民醫院設立高級專家工作站。組織海南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44人次赴江蘇參加培訓和進修學習。
馮廣清帶來的是高效的管理制度和豐富的江蘇經驗。而這不僅僅提振了醫護人員的信心,也讓當地百姓看病變得更舒心。
2020年3月24日,來自貴南縣的患者葉某躺在海南州人民醫院的病床上。而此時,醫院的遠程會診中心內,江蘇援青干部、海南州人民醫院院長袁慶密和江蘇一流的專家們正在就他的病情進行會診。
這樣的會診有很多,“通過遠程會診這個平臺,患者足不出戶就能接受專家的診治,讓患者在當地享受到了先進的治療水平,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各類費用。我們多次通過遠程會診系統對臨床中的疑難病例進行多學科會診,在江蘇專家的指導下,治療過程更加快捷便利。”醫務科主任旦祥說。
“既然來了,就要留下些什么。”袁慶密深知,醫務人員是一個醫院最寶貴的財富,人才培養工作始終是最重要的責任。任職以后,袁慶密積極落實關于援青人才“331”工作制度推廣落實,先后選派心內科、內分泌科、影像科及康復科等科室醫護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10批60余人次赴徐州市中心醫院進修學習。
“咱們這邊基礎設施還可以,但是危重癥孕產婦的救治還很欠缺。”江蘇省徐州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劉洋說,剛抵達海南州人民醫院,就為醫院產科把準了“脈”。
讓三江源頭危重癥孕產婦不再長途轉診,是這位“80后”醫生矢志不渝的奮斗方向。
劉洋說:“通過全社會的關注,特別是援青醫生的努力,現在海南州人民醫院孕產婦需要轉診的很少,除非特別重的情況可能才會轉診。”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2019年起,江蘇實施了“院長+學科帶頭人”模式“組團式”支援海南州人民醫院。期間,“組團式”援青團隊全面優化了受援醫院管理體系和醫療體系,大力推進了海南州人民醫院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先后幫助受援醫院建立管理體系13套,修訂各類管理制度744項,簽署博士工作站建設、柔性人才引進等14個協議,制訂診療規范77項,開展新技術新項目34項,為醫院注入了強大動力,帶來了全新變化,充分發揮了醫療人才“組團式”援青的集聚效應。
一批批江蘇援青醫療隊奔赴雪域高原,無怨無悔地援助奉獻,手把手“傳、幫、帶”,送來精湛的醫療技術,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錚錚誓言,用熱忱和行動架起生命健康的橋梁,讓深情大愛溫暖雪域高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情灑千里 在雪域高原踐行初心使命
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雪域高原,傾情援建開出的“友誼之花”在玉樹巴塘草原盡情綻放。[詳細] -
點亮未來 托起江源大地明日希望
回望這三年來的教育援青歷程,四位上海教師用自己所掌握的先進教育理念,彌補著果洛藏族自治州的教育短板、填補了當地的教育空白,用真情實意,譜寫了一曲燃燒自我、點亮未來的教育禮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