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一生一事為高原

發布時間:2023-06-08 09:29:00來源: 青海日報


工作中的吳天一。 張鵬 攝

  編者按

  近年來,隨著高原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高原康養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高原健康養生已經成為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治療預防特殊病種的有效方法,青海因高原醫學獨有的地理環境、生態樣本、人才隊伍、民族醫藥和學術交流優勢,也成為高原康養醫學及產業發展的理想之地。

  為深入宣傳我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理念的創新與實踐,宣傳高原康養醫學及產業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本報今起推出系列報道,充分報道我省依托青藏高原獨有的資源稟賦開展高原醫學研究與應用,為實施國家戰略、健康中國建設、高原健康養護學作出的突出貢獻,為推動我省高原康養醫學及產業發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獲得“七一勛章”之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就被稱為我國高原醫學的奠基人。

  與有些人兜兜轉轉才將一項工作確定為自己的職業歸宿不同,1950年,沒能如愿到朝鮮前線,被送到中國醫科大學學習的吳天一就與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6年,吳天一以全五分的成績畢業,并隨中國人民志愿軍前往朝鮮平壤的醫院工作。1958年,從朝鮮歸來的塔吉克族戰士吳天一再一次將祖國的需要當作自己的第一志愿,積極響應國家支援大西北的號召來到青海。

  命運的契機總是很奇妙。在這里,吳天一開始了他為之奉獻一生的行醫之路。

  一個目標——“我要攻克高原病”

  一位作家曾說,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20世紀50年代末,大批青年懷著夢想,來到青海建設高原。

  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海拔高、氧氣少的自然環境,讓很多建設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反應:心慌、胸悶、呼吸困難……由于缺乏認識,很多高原病被當作普通肺炎、肺充血癥治療,有些人相繼病倒甚至獻出了生命。面對這樣的局面,不少人不得不提前撤離,失望而歸。

  對這種折磨人的“高原怪病”,作為一名內科醫生,年輕的吳天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支援建設的很多人都不適應高原氣候,幾批團隊均以失敗告終。另外,我還注意到,在1962年發生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從平原調來的印軍中發生了大量急性高山病,不少人沿途倒斃。”吳天一發現,人在高原的缺氧問題是當時中國在高原經濟建設、國防建設中一直未能解決的醫學難題,國內相關研究幾乎空白。

  “我要攻克高原病!”

  就這樣,吳天一萌發了尋找有效應對高原病辦法的念頭,也正是從那時起,他把研究方向鎖定在高原醫學領域。

  “青藏高原缺氧、低壓的惡劣環境,阻礙了人們開發高原的步伐,也威脅著這里居民和官兵的健康和安全,必須找出高原病的致病原因并不斷研究下去。”吳天一開始用所學的醫學知識保障高原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而他一生無悔的職業選擇,也從此開啟。

  一個標準——在醫學界,一個以青海標準命名的國際標準就此誕生

  1978年,吳天一和同事共同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高原醫學專業研究機構——青海高原醫學研究所。為了全面掌握各種急慢性高原病,他開始帶隊前往海拔4000米以上的果洛、玉樹等地調研,實地了解生活在高海拔地區人群的生理特征和各種急慢性高原病。

  路途遙遠、人口稀薄、交通閉塞、環境惡劣……在一個又一個困難面前,吳天一和他的團隊不但沒有退縮,反而堅定了采樣原則——一個也不能落下。

  “從西寧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雪山鄉,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開車就走了整整3天。到了地方,再用牦牛馱著檢測設備,騎馬挨家挨戶去收集數據。一路上,吃的是饃饃咸菜,住的是自己搭的‘馬脊梁’帳篷。”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健康體檢管理中心主任更登剛剛參加工作時,分配到吳天一身邊做助手兼翻譯。一路上的艱辛,至今還歷歷在目。

  就這樣,白天騎著馬,帶著檢查設備,吳天一和隊員奔波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晚上,燈在草原上亮起。伴著發電機“噠噠噠噠”的聲音,他們開始記錄一天的行程和數據。

  把“馬脊梁”帳篷扎在生命禁區,把醫學實驗室建在世界屋脊。

  為盡快全面掌握各種急慢性高原病,1979年至1992年,吳天一主持了歷時10余年、覆蓋10萬人的高原病大調查。

  1997年,國際高山醫學協會提出要建立慢性高原病的國際診斷標準,但慢性高原病涉及的病理生理問題遠比急性高山病要復雜得多。多次國際討論會上,各國專家的意見分歧很大,每個人都想拿出自己的標準。

  2004年8月,第六次世界高原醫學大會在西寧舉行,吳天一代表的中國團隊專家組提出以慢性高原病的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臨床學幾個方面為基礎的慢性高原病記分量化診斷系統。“前后進行了四次討論,最后一次討論到了半夜,最終獲得大部分專家的同意。在會上,他們建議命名為‘西寧標準’,我說要叫‘青海標準’!”

  從那一刻起,以青海標準命名的一個醫學界的國際標準誕生了。

  一個奇跡——5年里,青藏鐵路14萬筑路大軍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區連續高強度作業,沒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

  憑借一系列開創性成果,2001年,吳天一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同年,青藏鐵路破土動工。

  “聽到這個消息我激動了很久。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多年積累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吳天一說。

  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是青藏鐵路面臨的三大世界性難題。每年有數萬工人在海拔4000米至5072米的唐古拉山作業。高寒缺氧對鐵路建設者的身體健康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這是建設高原鐵路的一大世界性難題,也是對高原醫學的嚴峻挑戰。

  “青藏鐵路沿線80%的地方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在這里吸進來的氧氣只有海平面地區吸氧量的一半。”

  在擔任青藏鐵路高原醫學顧問和高原生理研究組組長期間,吳天一指導建起45個供氧站、38個高壓艙站,開展高原病防治知識普及,提出了“高壓艙、高壓袋、高流量吸氧”及“低轉、低轉、再低轉”的三高三低急救措施,建立健全衛生保障措施和急救方案。

  為做好群防群治,吳天一在鐵路沿線作了多次高原病防治知識的科普報告,并撰寫了《高原保健手冊》和《高原疾病預防常識》送到最前沿的每一個施工者手中。

  其實,在工程建設中,大到鐵路沿線供氧站、高壓氧艙的建設,小到員工起夜,吳天一都想到了。

  “別小看晚上起夜,很多人就倒在這‘一泡尿’的事上。睡得熱乎乎的,跑出去上趟廁所,一旦感冒發生高原肺水腫就嚴重了。所以,我建議使用了帶有暖氣的衛生車晚上與住宿室對接,供建設者上廁所,也防止環境污染。”

  時至今日,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王晉還記得當年自己跟隨吳院士工作時的場景。

  “在我們面前,院士是專家。可一旦跟工人坐在路邊講起來,他就會完全避開那些晦澀的專業術語,吸氧、睡覺……全是大白話,包括那幾本小冊子,都是圖文并茂,誰都看得明白。”

  白天在工地上開培訓會,晚上回房間答疑解惑。青藏鐵路建設五年中,吳天一的研究不但提高了勞動效率,還創造了14萬筑路大軍急性高山病零死亡紀錄。

(責編: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免费无码国产欧美久久18| 韩国19禁无遮挡啪啪无码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在线 | 亚洲成?v人片天堂网无码| 乱人伦中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日本三级在线中文字幕在线|中文|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无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日韩va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按摩|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日韩中文字幕电影| 久久受www免费人成_看片中文|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日日麻批免费40分钟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中文字幕夜色资源网站|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最近免费2019中文字幕大全| 制服丝袜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无码字慕在线观看|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一本本月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在线| 天堂中文8资源在线8| 中文字幕一区日韩在线视频 |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天堂а√中文在线|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日韩va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