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燃燈+云供燈 青海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迎燃燈日
傍晚時分,在通往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務寺的道路上,不少信眾提著酥油燈,走向這座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12月7日,青海隆務寺內的燃燈現場。張添福 攝
12月7日,農歷十月二十五日,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604周年紀念日。
隆務寺活佛香則·久麥成列尖措對中新社記者說,每逢宗喀巴大師圓寂日,在隆務寺的大經堂,僧眾不僅集體念經,晚上也會點燃酥油燈祈福,紀念宗喀巴大師,“不僅在隆務寺,很多格魯派寺院都會在當日開展同樣的佛事活動”。
燃燈習俗延續至今,久而久之,人們便將這一天稱為燃燈日(節)。
香則·久麥成列尖措說,過去,僧眾會在大經堂的房頂上燃燈、誦經、吹法號,而如今,很多僧俗信眾選擇在大經堂前的廣場上燃燈。
隆務寺大經堂供奉主尊為宗喀巴大師泥塑鎏金像。19時,記者在大經堂看到,大經堂大殿前懸掛著一幅足有兩層樓高的主尊為宗喀巴大師的唐卡,而僧俗信眾在大經堂的院內擺放了一個面積超過籃球場大小的巨型酥油燈陣。
此時,僧眾開始一一點燃酥油燈。
同時,很多信眾也圍繞大經堂院墻四周,小心翼翼燃燈,并默念經文。
12月7日,信眾在青海隆務寺內燃燈。張添福 攝
除了在寺院燃燈祈福,當地很多信眾也在自家院落燃燈。同仁市保安鎮的仁青對記者說,自己一家雖然住在城市,“但今天我的女兒專門回了老家,今晚會在老家院落的墻上燃燈,祈福平安吉祥。”
廣州美術學院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專家鄧啟耀曾發文稱,燃燈及燈節是一種以光影營造沉浸式體驗的信仰民俗,同時具有行為藝術和空間裝置藝術的特點。
7日開始,在黃南州的一家唐卡藝術博物館,特別展出以宗喀巴大師為主題的古代造像和唐卡。
與延續600年的傳統不同,如今,在互聯網時代,“云供燈”絕非難事。
距離隆務寺百公里外的青海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誕生地,該寺僧眾通過網絡接受難以抵達塔爾寺的信眾的供養,替這些天南地北的信眾燃燈祈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塔爾寺迎燃燈節 “云供燈”成新風尚
傍晚時分,坐落在形似蓮花坳里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青海塔爾寺內,法號低回,橘黃色的酥油燈盞盞,隨風搖曳。[詳細] -
燃燈·布施·放生--拉卜楞寺迎來薩嘎達瓦節
藏歷四月初一以來,被譽為“世界藏學府”的拉卜楞寺迎來隆重的“薩嘎達瓦”,又名娘乃節。這一活動持續至藏歷四月十五(5月10日)這一天并達到最高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