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富、水豐、風好,作為全省乃至全國綠色算力產業的璀璨明珠,海南藏族自治州以其獨特的清潔能源優勢,在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的建設中嶄露頭角。
截至2023年底,海南州清潔能源總裝機已達4616萬千瓦,并網裝機2626萬千瓦,占全省的52%,發電量更是占到了全省清潔能源發電量的半壁江山。預計到2035年,全州新能源裝機將達到1.7億千瓦,并建成三條特高壓外送線路。屆時,海南州將成為世界級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海南方案”。
海南州積極探索數字經濟與清潔能源、“雙碳”目標深度融合的新路徑,為實現區域經濟的綠色崛起和生態文明的全面進步貢獻力量。
面對如此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海南州沒有止步于傳統的能源輸出模式,而是敏銳地捕捉到了綠色算力產業的發展機遇。通過“清潔能源+大數據”的創新模式,海南州將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算力產業的強勁動力,推動數字經濟與清潔能源深度融合。
2020年,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一期)暨華為海南州大數據中心正式上線,標志著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運營的數據中心在海南州誕生。這個集通用計算、智能計算、超級計算于一體的融合算力中心,不僅為海南州乃至西北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更在全國范圍內樹立了綠色算力產業的新標桿。
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的建設,不僅僅是硬件設施的堆砌,更是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園區內的數據中心均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和設備,確保在保障高性能計算需求的同時,實現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碳排放的最小化。特別是海南州獨特的氣候條件——干燥潔凈的空氣和冷涼的年平均氣溫,為數據中心的節能減排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經測算,海南州已建成的大數據中心PUE值均低于1.2,低于國家提出的1.3以下的標準,真正實現了綠色、低碳的發展目標。
為支持綠色算力產業的快速發展,海南州政府從政策、資金、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入手,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先后編制完成了《海南州“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海南州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等指導性文件,明確了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同時,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大數據產業園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道路、電纜入地等配套設施的完善。
在電力保障方面,海南州積極與國家電網、三大運營商等企業合作,在園區周邊配套建設了多座變電站和多路供電系統,確保數據中心“永不掉電”。特別是隨著西寧市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的開通和“一城一池”天翼云節點的建設,海南州已經進入了“省內1ms,西北5ms,國內20ms”的高速算力時延圈,為綠色算力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網絡支撐。
海南州不僅注重綠色算力產業的發展壯大,更關注其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和推廣。通過推進大數據技術與智能生產、智能生活、綠色生態、智慧治理等場景的深度融合,海南州正在構建一個以大數據為引領的智能化社會。
在現代生態農牧業方面,海南州積極推進數字技術在農牧領域的應用,實施牦牛、藏羊、青稞原產地質量溯源工程,推動農牧業龍頭企業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升級,開展線上線下數字營銷。在文化旅游服務業方面,建成海南州智慧旅游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務體驗。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推進“智慧生態管理”項目,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生態領域的智能化監測和管理。在數字治理方面,海南州智慧城市數字管理平臺初步建成并承載了全州200多個政府業務系統,有效提升了政府服務效率和治理能力。
海南州將繼續依托其獨特的清潔能源優勢和堅實的綠色算力產業基礎,進一步強化工作舉措,提升綠電價值,優化算力供給結構。加快構建技術先進、布局合理、供需匹配、安全可靠、綠色低碳的算力基礎設施體系,持續壯大綠色算力產業規模,在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的建設中書寫更加燦爛的篇章,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