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域廣袤,農牧民居住較為分散,銀行機構在農村地區設立銀行網點成本較高,缺乏“下沉”動力,導致鄉鎮以下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普遍供給不足,例如,轄內672個鄉鎮中僅有銀行網點458個,214個鄉鎮仍無銀行物理網點,占比高達32%。但隨著現代化支付服務的快速發展,在人行拉薩中支的積極引導和推動下,各銀行機構因地制宜,創新服務,有效解決了轄內農村基礎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p>
延伸金融服務觸角
擴充金融服務范圍
據了解,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有效解決了支付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滿足了農牧民足不出村辦理取款、轉賬、消費等支付業務的基本需求。2015年,西藏自治區助農取款服務點只有3883個,經過不懈努力,截至2021年6月底,西藏自治區助農取款服務點已達5649個,業務量由2015年的7.7萬筆、4100萬元發展到2020年的85.15萬筆、11.25億元,業務筆數翻了11倍、金額翻了27倍。
截至目前,助農取款服務已實現了轄內符合條件的鄉(鎮)、行政村全覆蓋。借助助農取款服務點設立成本低、運轉靈活等優勢特點,有效彌補了轄內農村地區銀行網點少、服務供給不足的劣勢,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
人行拉薩中支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助農取款服務基本功能的基礎上,人行拉薩中支因地制宜,整合資源,融合電子商務、零錢兌換、信貸需求調研和資料收集、征信查詢指引、金融知識宣傳等業務功能,推廣建設普惠金融綜合服務站,將傳統助農POS機升級為藏漢雙語智能POS機,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和電商服務。
截至2021年6月底,轄內農牧區共建設普惠金融綜合服務站99個,向周邊農牧民提供基礎性金融服務,并不斷擴充金融服務范圍。同時,針對電力、網絡不穩定的偏遠農村地區,打造“3+2”(三天坐班、兩天入戶)或“4+1”(4天業務、1天金融知識宣傳)的“背包銀行”業務模式,配備18輛流動金融服務車,深入農村辦理金融業務,有效解決了偏遠地區金融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
推進移動支付便民工程
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
移動支付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尤其是對于銀行網點金融服務難以有效覆蓋的地區,推進移動支付應用可有效、快速、低成本地擴大金融服務范圍,提升農牧民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感。
以移動支付應用為依托,推廣建設移動支付示范縣和金融服務特色小鎮,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截至2021年6月底,西藏自治區共建設7個移動支付示范縣、8個金融服務特色小鎮。開展“掌銀村”建設,引導銀行機構推出藏漢雙語版手機銀行,推進移動支付進村入戶,滿足農牧民足不出戶即可辦理支付業務的需求。同時,截至2021年6月底,西藏自治區已建設“掌銀村”5311個,實現了通網行政村全覆蓋;全轄移動支付客戶數達331.31萬,上半年發生交易6875.40萬筆、金額2300.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5.31%、46.93%和28.02%。
保障金融服務供給
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
此外,人行拉薩中支以邊境小康村建設為依托,組織開展“支付固邊強邊”工程,全面優化邊境小康村支付環境,引導銀行機構加大人、財、物等資源的投入力度,優先確保邊境地區助農取款服務點、普惠金融綜合服務站的建設資源配置,保障基礎金融服務供給。截至2021年6月底,在627個邊境小康村建設金融服務特色小鎮4個、金融綜合服務站39個、助農取款服務點646個,布放ATM 機73臺。
此外,現代化支付服務也是重要的一環。2021年上半年,各銀行機構共撤銷整合服務點100余個,有效提升了助農取款服務點的利用率,確保了現存服務點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