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正在服務旅客。圖由青藏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1月24日中午時分,春運中的林芝站迎來了客流高峰。當看到幾名攜老帶小的旅客匆忙進站時,正在候車廳值守的年輕客運員王佳立即走上前去熱心地幫助他們拎行李、抱孩子,并一路帶領他們檢票上車,旅客一家紛紛向他表示感謝,為他豎起大拇指。子女攜老人孩子乘“復興號”出行,是林芝站的常態,隨著今年春運大幕開啟和藏歷新年的臨近,這個現象更加突出。
今年24歲的王佳與林芝站另外兩名年歲相仿的客運員王坤、王軻都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大學畢業后他們一起報考了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拉林鐵路開通后,他們又恰巧被分配到了同一座車站工作,身邊的同事都稱他們是“草原三兄弟”。
“我們的家鄉都在內蒙古,都姓王,名字還都是兩個字的,剛來的時候同事們都以為我們是親兄弟呢,其實我們沒有血緣關系。”王佳笑著說道。
2020年9月底,成功入職的三兄弟正式開啟了鐵路生涯,他們初次經青藏鐵路來到拉薩,初次在高原工作生活,初次開始與藏族同胞深度接觸。他們驚奇于雪域的九月飛雪,驚嘆于青藏高原的山河壯麗,更感嘆于西藏的發展變化。
初臨高原,三兄弟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好在單位的同事及時為他們配發了抗缺氧藥物,職工公寓每日都有提供彌散式供氧和新鮮水果,加之牛羊肉、酸奶等相近的飲食習慣,讓他們的工作生活很快就步入正軌。
經過一段時間的崗位培訓,三兄弟開始在拉日鐵路日喀則站見習。他們猶記得剛開始服務藏族旅客時的拘束和窘迫,很多藏族旅客說話都帶著濃濃的鄉音,溝通起來極為不易,有時越說越亂,越亂越慌,讓他們憋得滿臉通紅、滿頭大汗。碰上的次數多了,他們慢慢開始掌握技巧:溝通時要保持耐心,可以借助肢體語言打手勢,還可以拿實物比劃。如今,三兄弟經過努力學習和不斷練習,已經掌握了日常簡單用語以及“車票”“口罩”“掃碼”等高頻詞的藏語。他們還在手機里安裝了各類打字軟件和翻譯軟件,可以隨時應對突發狀況。
見習期結束后,正趕上拉林鐵路開通運營,三兄弟主動申請去拉林鐵路工作,成為首批拉林鐵路的鐵路職工,并最終在林芝站“落戶”。今年春運,是拉林鐵路的首個春運,也是三兄弟作為一名正式鐵路職工的第一個春運,對此,他們把春運的每一天都當成挑戰和考驗。活力滿滿的三兄弟是林芝站的服務主力,被車站安排在各個崗位輪崗。每日穿行車站一層、二層的各個區域,檢查各類設備設施,認真完成每趟列車的乘降組織,幫助旅客提行李、解答各種問詢、勸阻室內吸煙的旅客……
春運結束后,林芝的桃花就要開了 ,三兄弟約好了要走出站區,一起去看桃花,犒勞自己在春運中的付出。將來,他們還想在高原成家立業,并帶著家人一起去觀賞。從草原到高原,把鄉愁藏進心中,抱緊雪域的風雪,在離家3000多公里的地方,三兄弟正時刻守護在旅客身邊,用奮斗填滿自己的青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