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加查縣安繞鎮嘎堆村村民從快遞“寄·取”便民服務柜收取快遞。記者 武沛濤 汪純 攝
前不久,快遞員巴桑駕駛的郵車抵達了山南市加查縣壩鄉秋巴村。
“我經常網購,這次包裹里裝的是我給媽媽買的護膚品,沒想到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收到快遞。”從巴桑手中接過包裹,秋巴村村民頓珠多吉興奮地說。
秋巴村海拔超過4500米,距離縣城近100公里。過去,高額的物流成本制約著民營快遞公司進村入戶,農牧民群眾取網購商品必須前往縣城,每件快遞到手至少需要10天,費時又費力。
今年以來,加查縣將“快遞進村難”提上議事日程,痛下決心、主動改革、統籌資源、加壓推進,從根上解決群眾的“心頭難”。利用郵政企業“點多面廣、投遞到村”的優勢,積極整合郵政下鄉業務、配送車輛、配送人員等資源,建立健全前端收集、中端分撥、末端配送的物流體系,有效降低民營快遞下鄉配送成本、消除快遞配送意外風險,全面提升縣域農村物流投遞實效,確保快遞市場在鄉村規范運行。
“快遞進村”工作環節多、難點多,需要平衡協調各方利益。針對各家快遞代理商分散經營、各自為戰、不整合無法實現“快遞進村”的實際情況,加查縣利用政策引導,統籌整合各方資源,積極推進“快快合作”提升快遞覆蓋面、協同推進“快郵合作”打通“最后一公里”、全面推動“快村合作”解決“最后一米”、精準落實“快商合作”實現城鄉經濟雙循環。全面細化的運作方式,打開了“農產品進城、消費品下鄉”的良好局面。
在具體工作中,加查縣以72個行政村、8座寺廟為依托,設置了126個快遞投遞點。如今,縣里有快遞分撥中心、鄉(鎮、街道)有快遞服務網點、村(社區)有快遞綜合服務站,全縣三級農村寄遞物流服務體系已經形成。加查縣成為西藏首個全面實現快遞品牌全覆蓋、直達行政村全覆蓋、三級快遞綜合服務站點全覆蓋的縣,實現了中通、圓通、申通、韻達、京東、順豐、極兔、郵政等8個快遞品牌直達鄉村。
此外,加查縣還建立了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工作機制,定期通報工作進度,研究制定推進措施解決遇到的問題,并制定出臺《加查縣“快遞進村”考核方案》,通過各快遞公司同步監督、縣商務部門定期抽查、用戶年度考核評議相結合的考核模式,確保相關工作層層有人抓、事事能落實。
商戶王玉龍在加查縣加查鎮熱龍村經營一家超市,且經常在網上批發潮貨。以前村里沒有快遞點,需到縣城取貨,至少要半小時,如今方便了,快遞員會按時把包裹送到店里。嘗到甜頭的王玉龍感慨地說:“‘快遞進村’是個好政策,讓大家既省事又省錢。”
“快遞進村”的好處不止于此。加查縣是蟲草的重要產區,土特產品種類豐富。截至8月底,全縣通過電商直播促銷,實現蟲草銷售額500萬元、核桃及核桃油產品實現銷售額80余萬元、藏式圍巾和手工藝品銷售額20余萬元……豐厚的收益與“快遞進村”工作的推進密不可分。當下,隨著核桃和牦牛肉等產品銷售旺季的到來,“快遞進村”還將持續暢通供貨渠道,促進農牧民增收創收。
“‘快遞進村’工作鋪開后,村民可以通過各大快遞公司及時發貨。我們的蟲草、核桃和牦牛肉等土特產品,就能及時送到全國各地消費者手中,非常方便。”加查縣拉綏鄉棍追巴村鄉村專干央金介紹,鄉村物流通過建立農產品配送網絡,將農產品從田間地頭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大大縮短了農產品的流通時間,降低了農產品的流通成本,提高了農產品的流通效率,保證了農產品的新鮮度。
加查縣闊通快遞公司負責人陳小琴不僅是“快遞進村”政策的積極響應者,也是直接受益者。目前,她代理了申通、韻達和京東三家快遞業務。“近3個月來,雖然我們的包裹量增加了不少,但包裹積壓現象反而減輕了。這得益于‘快遞進村’工作落實得好,各村群眾都能就近就便取包裹。”陳小琴告訴記者,如今的快遞流程已逐步規范了,每天下午,運輸快遞的車輛都會來到各大民營快遞點,將快遞收集到縣郵政分撥中心,然后通過掃碼、分揀、郵路編排、運輸和交接等一系列程序,最終通過快遞員將快遞送到村民手中。
由于縣郵政承擔了全縣快遞進村的前端收集和末端配送工作,為此,加查縣建立了物流末端補償機制,由該縣財政安排專項工作經費,以全年包干的預付方式給予補貼,為三級物流體系運作提供了經費保障。
中國郵政加查縣分公司總經理旦增旺扎說:“不論是郵政快遞還是其他民營快遞,都能保證村民在家門口及時簽收包裹。”
小包裹蘊含大民生,小站點撬動大幸福。每一輛穿梭在鄉村道路上的快遞車,都承載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每一件輾轉千里的包裹,都飽含著鄉村對遠方的向往。
加查縣發改委(商務局)副主任郝友琴表示,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快遞大有可為。下一步,將針對“快快合作+快郵合作+快商合作+快村合作”的運行模式,不斷完善工作機制,規范運行流程,做好服務站點“九有配置”,不斷鞏固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縣成果,推動貨郵融合發展,助力農村電商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澎湃動能,讓末端寄遞服務更優質更便民,進一步提升廣大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