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山南市洛扎縣扎日鄉扎日村改造后的民房。記者 楊小娟 丹增平措 攝
從海拔5070米的普莫雍錯出發,沿著219國道一路向南,就來到庫拉崗日雪山下的山南市洛扎縣扎日鄉,灰白相間的藏式風格框架結構建筑不時出現在眼前。經縣里干部介紹,這就是洛扎縣在扎日鄉實施的農村老舊房屋改造提升行動試點。
“當時沒有主動參與邊境小康村建設,很后悔!還好現在政府開始實施農村老舊房屋改造提升行動,有補貼,自己再出點,新房子就蓋起來了。”扎日鄉拉隆村4組的白瑪卓瑪看著自家在建的240平方米大房子,笑得合不攏嘴。
除了政府補貼外,她家還享受到了洛扎縣政府聘請的第三方專業團隊繪制施工圖紙及監理服務。同時,農村老舊房屋改造提升行動針對項目建設中涉及的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服務性收費,對符合條件的實行應免盡免、應減盡減。
“隨著邊境小康村政策執行期滿,少數未主動參與小康村房屋建設的群眾,房屋存在設計標準不高、建筑質量不優、使用年限偏長等問題。2023年,我們開始籌集資金,在扎日鄉試點實施農村老舊房屋改造提升行動。”隨行的洛扎縣住建局局長田岡介紹。
前期的調查讓大家心里有了底,于是洛扎縣整合多方力量,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組建的“包保領導+法律顧問+縣鄉業務骨干+村級黨員網格員”工作專班,構建起縣、鄉、村三級聯動推進機制。同時,由群眾推選100余名懂政策、有威望的黨員、群眾代表,參與、監督改造提升工作全過程。
“聯動推進機制解決了群眾想改沒人牽頭、政府想改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以及上熱下冷、群眾意見不統一、協調難度大等難題。”田岡介紹,縣里在項目決策、選址、設計、質監等環節堅持“群眾自主自愿,政府支持指導”的原則,并從土地使用、補助政策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從材料申報、補助對象認定、資金籌措、施工指導、人畜分離、抗震節能等方面予以規范,并按照“系統化改造、項目化實施、示范化帶動、一體化推進”思路推動工作開展。截至目前,洛扎縣有283戶報名參加農村老舊房屋改造提升行動,已動工262戶,建成20戶左右,兌現補助資金1778萬元。
“政府補助+群眾自籌”的統規自建模式把群眾從“旁觀者”變為“主人翁”,引導村民轉變“政府包辦一切”觀念,將政府從出資者、實施者變為引導者、助推者。
為了提高基層群眾對農村老舊房屋改造提升行動知曉率,該縣號召各鄉鎮、村居利用召開村民大會等時機,開展“兩圖一書”(即戶型施工圖、風貌效果圖、施工質量承諾書)政策講解,消除群眾疑慮、凝聚群眾共識,有效破解了分歧多、簽約難等問題,讓改造提升工作在群眾監督下穩步推進,讓改造成果更貼合群眾需求。
“這次我們家的房前屋后、地上地下都進行了一體化改造。”首批參與農村老舊房屋改造提升行動的扎日村村民次仁在享受完各種服務的基礎上,自籌30萬元資金蓋起了260平方米的帶院藏式小樓。
與此同時,洛扎縣還對農村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僅扎日村就新增了村民健身場所、路燈、垃圾桶等設施,并對村里的給排水管網、村莊道路、綠化亮化、人飲工程進行了升級,實現了從改造“安全房子”向打造“完整社區”的躍升。
“老舊房屋改造提升不僅解決了住房安全風險隱患,還通過投工投勞的方式增加了當地群眾現金收入,帶動了相關上下游多個行業發展。”田岡說,縣里實施的農村老舊房屋改造提升行動,預計將推動建筑業增加產值約8000萬元,讓2789名群眾實現就近就便就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