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拉薩,陽光穿透云層灑在新建成的拉薩團結公園。枝條輕舞,勾勒布達拉宮的輪廓;水波蕩漾,描摹圣地拉薩的容顏。
繼拉薩上下勠力同心、攻堅克難,14天建成春晚拉薩分會場之后,拉薩市又一民生工程——拉薩團結公園耗時105天完工,8月1日面向廣大市民游客全面開放,再次讓世人見證了拉薩速度。
拉薩團結公園,坐落于藥王山腳下、布達拉宮西南側,這片曾經雜亂、喧擾、擁擠的地帶,如今已蛻變為景美人和、水清岸綠的“翡翠明珠”。這驚人的速度背后,正是拉薩市委、市政府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回應市民期盼的縮影。
百日攻堅,跑出拉薩建設“加速度”
當高原的寒風尚未退去,藥王山環境整治工程現場已機聲隆隆。作為拉薩市中心城區水系生態治理工程(二期)的重點項目、拉薩市海綿城市示范建設的標志性項目,這項總投資12810萬元的工程在2025年3月25日開工建設后,便立即進入“倒計時”狀態。
“大干一百天,按期完成建設任務。”項目工地上,每一名施工人員信心堅定。100天的工期在高原環境下堪稱挑戰——高海拔作業效率降低,氣候反復無常,而工程涉及水系治理、生態修復、現狀提升等多重復雜環節。
——改善區域交通環境,新建147個地面停車位,為市民出行提供便捷
——打造城市生態綠心,充分發揮水系的生態滋養、海綿調節和文化景觀等多重功能,構筑起水潤城、綠滿城的生態水網總體格局
——以水為脈,建設健康的、可持續的高原水網,系統解決布達拉宮周邊水系運行問題
——進一步完善優化夜景亮化效果,做到綠化、亮化與城市景觀建設相結合,形成多層次、立體化的景觀,讓藥王山切實與布達拉宮交相輝映、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
到2025年7月底,當新栽種的喬木已在拉薩團結公園扎根生長之時,12810萬元投資已轉化為市民觸手可及的綠色福利。
高位推動,書寫人民城市新答卷
項目建設過程中,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正調研拉薩城市建設情況時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自治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肖友才則先后13次開展實地調研、專題部署,足跡幾乎覆蓋項目建設全過程。他強調要精準化、精細化、精美化實施好藥王山環境整治工程,全面營造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良好環境。
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強要求,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推動項目建設,打造健康可持續的高原水網。
“要從細微處著眼、點滴處入手”;
“要做足做夠‘水’的文章”;
“要努力打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精品工程、樣板工程”;
……
一句句叮囑,不僅道出了市委、市政府的城市建設理念,更道出了萬千群眾心聲。一句句叮囑,浮現出一條清晰可見的人民城市建設主線,這正是對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目標的拉薩答卷。
匠心鑄造,經得起檢驗的民生工程
總占地300畝的拉薩團結公園建成后,不僅能夠提升城市的文化內涵和景觀價值,還能夠通過提升旅游吸引力,帶動周邊產業升級,促進旅游業、房地產業、商業和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而這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對項目建設“要精細、精心、精致、精湛、精美”的質量追求。
從山體環境全面整治、到“高原定制”植物配置,從“海綿”設施形成完整體系,到城市家具全面更新,從機器轟鳴的工地到綠意盎然的公園……每處細節都彰顯建設者守護古城生態的赤誠匠心,成就了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民生工程標桿。
水潤圣城,繪就高原公園城市畫卷
站在藥王山觀景臺眺望,重獲新生的水系如綠色飄帶擁抱著布達拉宮。這項備受市民群眾關注、被稱為“環布達拉宮水系生態帶”的工程,實現了市委、市政府“在‘水’上做足文章,賦予拉薩古城以‘靈魂’”的城市水系治理期望。
100余天建成的不僅是公園和水系,更是拉薩市委、市政府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
正如所有人所期盼的那樣,拉薩正以“精準化、精細化、精美化”的丹青筆觸,在高原大地書寫水清岸綠、景城相融的嶄新答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