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西藏答卷
珠峰兒女心向黨 開放發展譜新篇
六十年風雨兼程,六十年滄桑巨變。在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這座緊依珠峰的高原小城,正以旅游業為筆,在雪域大地上描繪出一幅生態與發展共生共榮的壯美畫卷。從昔日偏遠閉塞的邊陲之地,到如今游客向往的“世界之巔門戶”,定日縣用一甲子的時光,走出了一條既守護“生態美”、又讓群眾端上“旅游飯”的特色發展之路。
隨著登山探險和生態旅游的熱潮不斷升溫,定日縣的扎西宗鎮、崗嘎鎮等地的居民紛紛轉型,開民宿、當向導、賣特產,在家門口捧起了“金飯碗”,生活面貌煥然一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當地開民宿的老板多吉感慨道:“以前守著珠峰,日子卻過得緊巴巴。那會兒路不好走,游客來得少,我們靠青稞種植和外出務工維持生計?,F在旺季時,30多間客房全滿,以前一年的收入現在一兩個月就能賺到。這擱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多吉家的藏式民宿窗明幾凈,墻上掛著游客與家人的合影。
過去,通往珠峰大本營的道路崎嶇難行,住宿條件簡陋,令眾多游客望而卻步。如今,隨著國道318的升級改造和定日機場的興建,曾經的天然屏障已變為暢通無阻的坦途;珠峰大本營區域內,環保廁所、移動信號基站、應急救援站等設施逐步完善,游客的舒適度和安全性得到了顯著提升,曾經的“望峰興嘆”如今已變為“說走就走”的輕松之旅。
已經來過珠峰多次的游客王宇航對于珠峰景區這些年的變化,深有感觸,他說:“第一次來珠峰大本營的時候是2006年,那個時候我們是第一次來西藏,來到這里的時候,全是石子路,晚上住了一晚帳篷,那時候條件確實不是很好, 但是這一次來,煥然一新,無論是住宿條件,還是餐廳、衛生間等等,都讓我們刮目相看了,確確實實是非常好。如果有生之年還有機會的話,我一定還會再來珠峰。”
近年來,定日縣委、縣政府大力推動珠峰景區的智慧化建設,通過與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深度整合,成功實現了景區管理的智能化、服務的個性化以及體驗的多樣化。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定日縣接待游客數量突破32萬人次,較十年前增長了近5倍。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宛如一臺強勁的引擎,直接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交通等相關行業的快速進步。
“以前全家靠放牧和種青稞過活,風里來雨里去,一年攢不下幾個錢?,F在開了這家藏式餐館,游客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待上百桌,收入很好。”在扎西宗村經營餐飲的次央說。
定日縣的華麗轉型,源于對“世界第三極”生態價值與旅游潛力的高度洞察。作為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定日縣始終堅守“保護優先”的原則。該縣大力推動綠色交通革新,曾經頻繁穿梭于景區的柴油車輛已被新能源環保電動車所取代。80余輛新能源接駁車往返穿梭,不僅有效減少了碳排放,悉心守護了高原生態環境,同時也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適環保的旅行體驗。
六十年光陰流轉,定日縣用實踐生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這里的每一條公路都連著景區與家園,每一項環保措施都守護著雪山與生靈,每一張笑臉都映照著群眾的幸福生活。未來,定日縣將繼續在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的平衡中穩步前行,讓“旅游飯”越吃越香,讓“生態美”永駐高原。
主編:陳展翔
編審:劉楓
編輯:白瑪卓嘎
記者:定日融媒(旦真 次仁達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