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種糧——西藏糧倉:風吹麥浪涌高原

發布時間: 2025-08-13 09:16:00 來源: 西藏商報

  2025年5月22日,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東嘎鄉色定村村民春耕春播。西藏日報記者 旦增嘎瓦 攝

  1990年11月22日,《西藏日報》頭版刊發消息《江孜縣成為西藏第一個糧油億斤縣》,文中寫到,地處年楚河畔的江孜縣,今年糧油又獲豐收,總產超過1億斤,成為西藏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糧油億斤縣……他們根據江孜縣情,制定了四個保證的政策……

  “人間有了青稞糧,日子過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頓頓還有青稞酒。人人感謝云雀鳥,萬眾珍愛青稞粒。”在高原,這樣歌頌青稞的歌謠和傳說,數不勝數。

  然而,民主改革前,西藏農業生產水平嚴重落后,農業基礎設施幾乎為零,青稞等糧食產量極低。

  斗轉星移,青稞地還是那片青稞地,但隨著黨和政府的大力投入、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地里的青稞“變”了,變得更高產了。

  2025年6月16日,82歲的“江孜糧油過億斤”一事的負責人、時任江孜縣委常委、第一副縣長、高級農藝師蒙紹潛,坐在地處成都市雙流區的西藏干休所院內的大樹下接受記者采訪,精神矍鑠、聲音洪亮地說:“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人民實現了從‘不夠吃’到‘吃飽飯’再到‘吃好飯’的跨越,這是幾千年來從未有過的偉大成就,足以彪炳史冊。‘江孜糧油過億斤’就是黨團結帶領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真實寫照。”

  走在田間,清風拂過的青稞穗正傳遞出新西藏的溫暖。

  一粒青稞的新生

  青稞是西藏主要糧食作物,被譽為“糧食之母”,在西藏糧食作物面積、總產量占比中均達80%。

  民主改革前,占西藏人口不足5%的三大領主,幾乎占有全部土地和大部分牲畜、生產工具,而占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卻掙扎在極端貧困和饑餓的死亡線上。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考慮到不為西藏增加負擔,毛澤東主席在部署進藏工作時親自制定了“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方針,因此進藏部隊到達拉薩后,開墾農田和創辦農場便成了當務之急。

  1952年3月,時任中共西藏工委委員、組織部部長慕生忠將軍帶領機關工作人員,奔赴拉薩河畔的荒灘,搭帳篷、埋爐灶,開荒生產。從開荒到播種歷時3個多月,共開荒種地1500多畝,修筑水渠2500米左右,終于建成了工委機關的生產基地。

  1952年7月1日,西藏工委生產基地正式命名為“拉薩七一農業科學技術試驗場”(簡稱“七一農場”),后來在“七一農場”的基礎上建立了西藏農業科學研究所。當年秋天,農場就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青稞畝產達到400多斤,比附近群眾地里的青稞產量高3倍。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七一農場”演變成為今天的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原青稞良種,占西藏青稞品種的70%以上,為西藏農業生產進步提供了源泉和動力。

  “為提高產量,西藏的青稞品種大致經歷了五次變革。”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副院長王文峰介紹道。

  據他介紹,第一次變革是20世紀50—70年代,人們從西藏青稞地方品種中進行篩選提純復壯,當時畝產量只有100公斤;第二次是20世紀70—80年代,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培育出了“藏青336”“喜馬拉雅2號”青稞,田間技術開始普及;第三次是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推廣了“藏青320”“冬青1號”“喜馬拉雅19號”,冬青稞開始播種;第四次是21世紀10年代至20年代,推廣“藏青2000”“喜馬拉雅22號”“冬青18號”等品種;最新一次從2021年到現在,推廣藏青“3000”“喜馬拉雅23號”等品種,畝產量達到了300—400公斤。

  正值盛夏,在西藏自治區農科院的試驗田里,數十個品種的青稞郁郁蔥蔥,隨風輕擺,有的已經被飽滿的穗子壓彎了腰。

  30多年前,蒙紹潛正是以這里孕育出的“藏青320”“藏青336”等良種為基礎,實現了江孜縣成為西藏第一個糧油億斤縣的壯舉。

  2024年,西藏糧食產量更是突破110萬噸。

  從田間地頭飽滿的穗粒,到農牧民臉上洋溢的笑容,“新生”的青稞種正源源不斷地結出惠澤萬千百姓的“金穗子”。

  一次成功的試點

  1966年,與袁隆平師承同一個教授的青年蒙紹潛,從西南農學院的農學系農學專業畢業,服從國家分配來到西藏,并于1970年到日喀則地區江孜縣工作。

  “那時的西藏農業生產,基本處于‘靠天吃飯’的狀態,懂技術的干部極少,農業生產很少運用科技手段,良種普及率很低,澆灌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畝產量只能達到100公斤左右,西藏自產的糧食遠遠不能滿足干部群眾的生活需求,只能從區外調運。”蒙紹潛說。

  在那個年代,身為國家干部、有定量口糧的蒙紹潛也經常餓肚子,吃野菜、下河捕魚、吃摻有泥沙的青稞藏麥面饅頭是常有的事,群眾的日子就過得更苦了。

  于是,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讓西藏人民吃飽飯,就成為蒙紹潛一生追求的目標。

  1980年,江孜縣把東郊公社作為推廣農業技術的試點公社,派蒙紹潛前去蹲點一年。蒙紹潛和工作組采取機耕機耙、適時播種、推廣良種、科學用水、施用化肥、精細耕作等七項科學種田措施,給社隊干部和作業組長們辦培訓班,為每家每戶培訓一名“科學種田明白人”,還到田間地頭開展示范指導。到了年底,東郊公社糧油總產量在1979年101萬斤的基礎上翻了一倍,達到了203萬斤,震驚了全縣乃至整個日喀則地區。

  “那一年江孜縣遇到災情,全縣公社都遭遇糧油減產,唯獨我蹲點的公社大豐收,糧油產量反而翻番,縣里為此還給公社獎勵了一臺拖拉機,群眾都說,只有依靠科學技術才是正確的增產途徑。”時至今日,蒙紹潛說起此事,依然是記憶猶新。

  東郊公社試點的成功,證明了在西藏實現糧食豐收、讓群眾吃上飽飯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第二年,蒙紹潛就到日喀則地區農牧局工作,在更大的平臺上發光發熱。

  一代代“農人”堅定前行

  1987年,自治區黨委、政府為解決西藏缺糧的問題,決定在江孜縣試點,計劃用三年時間建成億斤糧油縣。

  組織上找到時任日喀則地區農牧局第一副局長的蒙紹潛談話,希望由他具體負責。

  “那時候已經有自治區主要領導點名要調我到自治區辦公廳,我的妻子和兩個小孩都在日喀則,所以當時也很犯難。”蒙紹潛說。

  但想到那些鄉親們,想到讓群眾吃飽飯的夢想,1987年7月,蒙紹潛毅然決定選擇前往江孜,擔任縣委常委、第一副縣長,承擔起建成億斤糧油縣的重任。

  回到江孜,蒙紹潛立刻投入到走訪調研當中,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寫成《江孜建成億斤糧油縣的設想》,得到自治區主要領導的肯定,并推動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三個工作思路:繼續鞏固和深化家庭承包責任制,加強以水利為中心的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幅度提高科學種田水平、依靠科學技術提高糧油產量。

  在當年東郊公社七項科學種田措施的基礎上,他又擴展為“三三制”輪作倒茬制度、測土配方施肥、建成農技推廣網絡等十項措施,而且抓得更細、更加具體。

  “比如適時播種,我們根據海拔高度,把全縣劃分為4個區域,每個區域制定出最適宜的播種期,要求必須在限期內完成播種任務,有效避免了早霜災害。”蒙紹潛說。

  這三年里,蒙紹潛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全身心撲在了江孜縣的田間地頭。縣里給他配了一輛專用摩托,他每天天剛亮就騎著出去,帶領農技干部和鄉鎮干部在田間地頭現場指導,天黑才回來。

  蒙紹潛笑著說:“還好江孜縣面積不大,不管去哪里,一天都能來回。”由于天天都在外面,他趕不上縣機關食堂吃飯,便買來寬粉,煮一鍋就可以吃兩三天。三年時間,蒙紹潛的足跡踏遍了江孜縣的山山水水和每一塊田地,也走進了干部群眾的心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短短三年,江孜縣糧油總產量從1987年的7009萬斤迅速增長到1990年的10135萬斤,圓滿完成了目標任務,創造了縣域范圍內連續增長的全國紀錄,被評為全國農業百強縣和自治區農業樣板縣。

  從1990年底開始,在自治區的安排下,全區各市地到江孜學習取經的人絡繹不絕,以科學種田為核心的“江孜經驗”迅速在全區推廣開來,提高了全區的農業現代化水平和糧油產量。自治區糧油總產量從1991年的58萬噸增長到2001年的102.93萬噸,連續11年實現增產。

  蒙紹潛說:“2001年,全區總人口260萬人,人均占有糧油達到791.77斤,其中青稞63.60萬噸,人均占有青稞489斤,這樣西藏就結束了千百年來缺糧的歷史,實現了糧食自給有余,還能向周邊省份出售,增加了群眾收入,這是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國共產黨為西藏人民作出的應該載入史冊的重大貢獻。”

  1994年,蒙紹潛擔任日喀則地區行署副專員,分管農牧和農村工作。在他的主導下,日喀則地區糧油總產量由1994年的5.58億斤增加到1999年的7.46億斤,年均增長7.46%,糧油總產量占到全區48%,日喀則成為名副其實的“西藏糧倉”。

  2004年,蒙紹潛退休,回到成都定居至今。他在西藏工作36年,創造了“走到哪糧食增產到哪”的傳奇,榮獲了農業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自治區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1次等獎勵。

  而西藏糧食增產的步伐仍在繼續:截至2024年底,西藏一產總產值達361.9億元,比1965年增長156倍,其中糧食、青稞產量均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產量從1965年的29.1萬噸增長到112.9萬噸,青稞產量達到88.8萬噸,呈現面積、產量、單產水平“三增”良好態勢,“飛地種糧”“飛地種草”進一步確保了糧食安全。

  站在試驗田里,新一代“農科人”王文峰逐一向筆者介紹不同青稞品種的具體差別以及適宜種植的區域。“在每年8個月的青稞種植期內,我們的科技服務隊都會向群眾提供蹲點式技術指導,確保糧食豐收。”他說。

  王文峰手捏穗子細細察看的神情,與照片上30多年前的蒙紹潛如出一轍。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email
国产成人三级经典中文| 成在线人AV免费无码高潮喷水|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最近免费字幕中文大全视频 |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日本不卡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狠狠躁狠狠爱免费视频无码|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网站| 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最近2019好看的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 欧美 中文 在线 视频| 免费无码婬片aaa直播表情|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少妇中文无码高清|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