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魯藏高原種子研究院大棚上方懸掛的數據屏幕。記者 馬曉艷 扎西頓珠 攝
圖為魯藏高原種子研究院駐院專家張立峰正在操作智能卷簾控制裝備。記者 馬曉艷 扎西頓珠 攝
走進位于日喀則市白朗縣的珠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博覽園試驗棚,一株株貝貝南瓜的幼苗郁郁蔥蔥,一根根脆嫩的黃瓜掛滿藤蔓,一顆顆網紋瓜枝條生機勃勃……
大棚上方懸掛著一面屏幕,顯示著棚里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數據。魯藏高原種子研究院駐院專家、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張立峰介紹說,通過這個屏幕,研究員能實時掌握棚里的情況,可根據需要進行遠程監測和調控。
這是魯藏高原種子研究院核心試驗區物聯網的組成部分。
上世紀末,白朗縣在山東援藏的幫助下,開啟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果蔬產業發展之路,贏得了雪域高原“果蔬之鄉”的美譽,珠峰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博覽園發展為西藏首個集技術創新、成果展示、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類國家4A級景區。
然而,近年來園區原有的蔬菜種植設施及調控設備老化,特別是日光溫室信息化、智能化設施裝備缺乏,智慧農業科技支撐引領不足,亟須進行升級改造。
2024年10月魯藏高原種子研究院成立以來,積極在博覽園內打造核心試驗基地,致力于高原蔬菜新品種篩選培育、良種繁育及示范推廣等。為提高基地的總體示范引領能力,呈現現代高原農業高科技水平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科研場景,該院打造了集監測、控制、展示于一體的智能設施大棚信息平臺,實現對部分溫室環境數據、視頻采集、作物長勢的實時監控,對部分試驗溫室進行環控、水肥一體的智能調控。
據介紹,智能設施平臺主要由數據采集系統、設備的智能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智能灌溉系統、統計分析系統、智能監測系統、平臺管理系統、移動APP等組成。在其中一座溫室里,張立峰為記者一一介紹了集成空氣土壤溫濕度、土壤EC、光照度等傳感器、視頻采集系統、智能水肥一體機、自動卷簾機、通風設備等裝備,并對其功能進行詳細講解——在手機上遠程監測相關數據,一旦出現異常系統即時報警;遠程操控卷簾起降,既不用人工出力,又不用人到大棚前;打開水肥一體機,水和肥料根據作物生長情況自動配比,精準滴灌到每一株苗……
“通過這個平臺,科研人員可以遠程對多座大棚進行監測和控制。”張立峰說,“溫室內的各類傳感器時刻監測著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環境參數,并把這些數據實時傳輸至平臺,這樣即使人在外地,也能通過手機查看環境。如果遇到異常情況,不管人在哪里,只需要在手機上點一下,就能操控溫室內的相關設備,從而使溫室內的環境保持作物生長適宜狀態。”
“目前,我們的平臺還在陸續完善之中。”張立峰介紹,后期將配備智能巡檢機器人,通過搭載的高清攝像頭,觀察并精準識別植株的生長情況,把抓拍的圖片上傳到云端,并通過后臺的數據分析,匹配作物生長模型,從而給出合理用肥、施藥以及生物防控的解決方案。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經過30年的發展,白朗蔬菜產業不再靠天吃飯,在物聯網技術助力下,不久的將來,白朗蔬果將飄香區內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