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辦。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呈現出結構持續優化的鮮明特征,表現為三個提升,即占外貿比重提升、出口占比提升、知識密集型服務比重提升。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動態監測,2024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136.0,比上年增長14.2%,明顯高于經濟增速等重要指標。
9月1日,以“科技改變生活 創新贏得未來”為主題的全國首個科普月盛大啟幕,一場跨越時空的科學嘉年華在神州大地同步上演。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強國戰略的重要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為海洋強國建設指明...
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西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指出,要因地制宜發展高原特色優勢產業,特別是特色農牧業和清潔能源產業,持續發展資源加工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文旅產業融合。
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議。
在新時代高校教育體系中,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承載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然而,傳統思政課堂存在理論灌輸多、互動交流少,內容滯后、形式單一等問題,導致課程親和力不足,難...
青瓷的冰裂紋在光影下流轉,《千里江山圖》的青綠山水跨越千年而來,宋代美學以極簡、雅致的韻味構筑起中國藝術史的高峰。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已深度滲透到包括教育領域在內的社會各個領域。新媒體不僅改變了知識傳播方式,更重塑學習者的認知習慣與需求結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課程體系,既是堅定文化自信、培育時代新人的戰略舉措,也是推動思政教育內涵式發展、實現育人成效躍升的關鍵路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農業經營體系,完善承包地經營權流轉價格形成機制,促進農民合作經營,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同帶動農戶增收掛鉤”。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廣泛開展人工智能國際合作,幫助全球南方國家加強技術能力建設,為彌合全球智能鴻溝作出中國貢獻。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鄉村要振興,文化必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