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理論 > 資訊

公民道德與培育時代新人

靳鳳林 發布時間:2019-01-15 09:05:00 光明日報

  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睘樯钊胩骄课覈竦赖陆ㄔO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本期特約國內長期從事相關問題研究的三位專家,圍繞公民道德與培育時代新人、公民道德與誠信體系建設、公民道德與中華傳統美德三個重大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理論辨析,以饗讀者,并求學界共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如何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當前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面臨的首要任務。要高質量完成這一歷史重任,就需要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充分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心聚力,深刻把握和全面洞悉我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豐富內涵,通過公民道德生成機制的持續創新,不斷激發蘊藏在我國廣大公民身上的內生活力,從而造就和涌現出眾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新時代我國公民的核心價值追求

  價值觀是人們評價客觀事物善惡是非、真假美丑、效用大小的根本標準。古今中外的人類歷史表明,對任何民族、任何國家而言,最深厚、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就是該民族、該國家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它不僅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軟實力,還是決定一個民族和國家發展性質和前進方向的最深層次的核心要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一個社會能否和諧相處,一個政黨能否長期執政,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能否不斷提高,從根本上講,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是否具有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為了有效解決這一世界性、歷史性價值難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曾經對之進行了長期理論研究和實踐關懷,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將共產主義運動界定為絕大多數人參與并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論聯合政府》等論著中,對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目標和根本宗旨是什么的回答,從根本上講就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理想、價值原則和價值規范的科學說明,從而回答了中國共產黨人“追求什么”“珍視什么”“信仰什么”等根本性價值難題。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同樣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和提高的過程,逐步從器物層面、制度層面深入到價值層面。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之后,圍繞這一重大問題,全黨上下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并由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探討,逐步深化到對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開始大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說上述內容把涉及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追求進行了高度凝練和有效融合。它不僅傳承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基因,也寄托著近現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盡千辛萬苦而上下求索的理想與信念,更承載著我們每個公民終生追求的美好愿景。從而深刻回答了在新時代新起點上,我們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養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大再次強調,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只有廣大公民確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形成中國社會的新風貌、新姿態、新作為,從而真正做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依據馬克思唯物史觀的主張,任何時代公民價值體系的主要特質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經濟結構和政治上層建筑的性質密不可分,并主要由其社會經濟結構的性質所決定。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基本完成了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由溫飽型生存方式向小康型生活方式的轉變。從現代價值哲學視角檢審當代中國公民的價值結構,既有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被不斷弘揚的集體主義價值原則;也有發軔于先秦被后世弘揚光大的儒、道、法、釋等各種傳統思想流派孕育的古典價值體系;更有改革開放后從歐美國家涌入的各種西方價值觀念。面對多樣價值長期并存共在的思想場域,只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整合多樣化價值追求,才能將新時代我國公民核心價值觀的建構不斷推向更高境界。

  新時代我國公民的道德責任擔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內化于心,才能在其實際生活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惫竦赖碌谋举|是其自然本性在公共生活中的展現,這就決定了在我國公民道德建設中,社會公德建設占據突出位置。伴隨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公民活動的私人領域逐步縮小,公共領域日趨擴大,個人行為與社會秩序、公共安全和公眾利益之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系,由之對新時代公民的社會公德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系的各個層面,如:公共交往中的尊老愛幼、善待弱者、誠實守信等;在公共場所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利益、愛護公共財物等;人與周邊環境互動中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珍愛生命等。近年來全國各地涌現出眾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愛護環境的社會公德楷模,充分彰顯出新時代我國社會公德水平的不斷進步。但一系列公共輿論事件的出現,如明星偷逃稅案、重慶公交車墜江案等,再次證明強化公民底線道德、規則倫理,特別是提高公民在公共生活中理性平和地進行溝通、協調、合作能力的極端重要性。

  職業道德是公民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循的具有職業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它是在社會生產發展和分工實踐中形成的行為規范,“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本質要求。新時代的職業道德建設要大力弘揚兩種精神:一是勞模精神。即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尊敬勞模、誠實勞動、勤勉工作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二是工匠精神。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各行各業倡導追求完美、極致、卓越的創造精神;嚴謹、專業、求精的品質精神;耐心、專注、堅持的服務精神。

  家庭美德作為處理家庭倫理關系的道德規范,在社會的和諧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構成了我國家庭美德建設的核心內容。伴隨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城鄉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不斷變遷中,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日趨重要。必須大力弘揚知書達理、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的中華傳統家庭美德;形成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的家教氛圍;倡導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良好家風。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最終都要落實到個人品德的提升上,個人品德具有主體性、穩定性、實踐性等突出特征,它涉及個人的道德信念、道德心理、道德行為、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養等復雜內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個人品德建設的重心是牢固樹立奮斗幸福觀,堅信奮斗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奮斗的結果,一個人在其或長或短的人生經歷中,只有敢于和善于應對各種挑戰和風險,克服各種阻力和困難,堅持腳踏實地、勇于拼搏,才能獲得最終的人生幸福。

  新時代公民道德生成機制的持續創新

  要強化公民道德建設,培育時代新人,必須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深入持久地開展公民道德教育。首先,要在小學、中學、大學等國民教育中強化公民道德教育,特別是在《小學德育大綱》《中學德育大綱》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內容,從而為我國新時代的公民道德建設打下堅實基礎。其次,要在各類成人教育,特別是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的干部教育中,注入更多公民道德教育的內容,因為我國自古就有“以吏為師”的濃厚政治倫理傳統,而今天領導干部的公民道德水平對普通公民的道德建設發揮著定向、推動、示范和凝聚作用,只有領導干部率先垂范,才能帶來全體公民道德水平的普遍提升。

  優良的學校道德教育固然有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公民道德水平,但要想使公民道德教育真正取得實效,還必須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強化公民參與公共活動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其道德認知水平。如通過舉辦奧運會、世博會、國慶閱兵式等活動,提高公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通過舉辦成人儀式,使青年學生確立權責一致的公民身份理念;通過設立重大災難哀悼日,培養公民休戚與共的生命神圣感;通過組織公民參加改善環境、支持慈善的活動,強化公民的志愿服務意識;通過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和公共事務聽證會,增強公民表達訴求、協調溝通、評估判斷、民主協商、參與決策的能力。

  伴隨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它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改變著輿論的生成方式和傳播方式,改變著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對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影響也越來越深。要廣泛借助網絡世界的優勢,推進網上宣傳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創新,進而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更好地凝聚社會共識,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并通過快速、及時、高效的輿論引導和安全監督,有效避免虛假、詐騙、恐怖、色情、暴力等各種不良信息的傳播,為新時代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一個風清氣正、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

  公民道德風尚的形成、鞏固和發展,除了上述途徑外,還必須通過法治制度建設作為有效保障,因為法律既能對公民的道德權利發揮保護作用,也能對公民的嚴重不道德行為起到巨大的約束作用。只有不斷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法治化、制度化,逐步建立起獎懲制度、監督制度和管理制度有機統一的法律制度體系,才能通過他律手段實現道德自律的目的,真正培養起具有內向性、穩定性、必然性的公民道德品質。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中國倫理學會政治倫理委員會主任)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人民觀點:以品德修養筑牢價值基石

    真與善、知識與道德、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不可偏廢,一個人只有成人才能成材,只有立心立德才能立功立言。[詳細]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

    馬克思的倫理觀研究在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上一直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詳細]
  • 思想縱橫:以新時代先進典型為參照系

    在黨的97歲華誕前夕,中共中央發布關于追授鄭德榮等7名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決定。習近平同志指出:“向先進典型學習,可學者多矣!最關鍵的是要學精神、學品質、學方法。[詳細]
  • 慈善實踐與新時代道德建設

    慈善行為所包含的愛心、同情、憐憫、移情等道德情感,為道德建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成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詳細]
  • 倫理道德的精神哲學規律

    經濟全球化時代,倫理道德和倫理學理論如何走出“現代性碎片”?一言概之,守望“精神”,回歸“精神哲學”,建立“倫理道德的精神哲學形態”?! ?a href='../201806/t20180611_5930229.html' target="_blank">[詳細]
人妻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中文www官网在线| 日韩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无码|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字幕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不卡| 香蕉伊蕉伊中文视频在线|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天堂无码久久综合东京热|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成人免费无码H在线观看不卡|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一本色道无码道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AV|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未满小14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