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國內

攻堅“卡脖子”難題

發布時間:2022-03-08 09:45: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本期嘉賓: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王貽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潘復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潘建偉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本期“兩會連線”邀請到三位院士代表委員,討論如何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攻堅關鍵領域“卡脖子”難題。

  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需面向長遠、及早布局、協同攻關

  記者:當前,我們仍面臨許多關鍵核心技術上的“卡脖子”問題。這些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您認為如何才能在前沿科技領域實現“換道超車”?

  潘建偉: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錯過了前幾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契機,基礎研究積淀不足。上游基礎研究有短板,對于若干技術突破,即使指標上已滿足應用需求,但工程化方面受限于整體工業水平,往往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部分企業長期抱有“能買就買”的心態,片面追求盡快獲利,自主研發的動力和能力不足。整個創新體系的上中下游存在一些缺陷,因此關鍵領域的創新能力就會受到影響,出現了“卡脖子”的局面。

  實現“換道超車”,需面向長遠、及早布局、協同攻關。以我國量子信息科技發展為例,在看不到實用價值的起步階段,我國就前瞻性規劃了廣域量子通信和可擴展量子計算等長遠目標,并有針對性地逐步匯聚人才、積累技術,如中科院組織院內相關優勢力量開展協同攻關,從而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衛星量子通信,推動形成了我國目前在世界量子通信領域的領先優勢。

  潘復生:“卡脖子”問題和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體制機制等都密切相關。要解決“卡脖子”問題,首先,需從近期、中期、長期的時間維度和大、中、小的空間維度弄清楚究竟哪些技術問題算“卡脖子”問題。其次,要在解決思路上鼓勵“換道超車”,推動更多顛覆性新技術的發展。針對特別重要的瓶頸問題,應發揮新型舉國體制作用,整合國內多個單位和團隊優勢集體攻關。以我目前從事的新一代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為例,實現該方向突破是實現我國能源轉型、節能減排的剛性需求。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加大相關科技戰略力量的建設,一定能實現該領域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形成我國的技術優勢。

  基礎研究強,國家科技能力才會強

  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有何重要性?

  王貽芳:這些年,我國反復強調基礎研究的重要性并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基礎研究是一切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的基礎,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抓好基礎研究,有助于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也能幫助其他技術學科“知其所以然”。對于國家而言,基礎研究強了,科技能力才會強。目前,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研發總經費的6%,應進一步提高支持力度,同時完善我國科技金融體系,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基礎研究,號召企業根據產業鏈需求和發展方向,將重大基礎研究與產業發展融為一體,推進成果轉化。

  潘建偉:要想在高科技領域取得領先地位,根源上需要重視基礎研究。如今,從基礎研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鏈條和周期越來越短,基礎研究不再是遠離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高深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的創新源頭。例如,我所從事的量子信息科技領域,源于對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研究而發展起來的量子調控技術。經過30年發展,量子信息這一新興學科已可以在確保信息安全傳輸、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技術瓶頸,為保障國家安全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發揮好國家實驗室作用,推動形成科技自主創新體系

  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目前,我國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現代能源系統等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了一批國家實驗室。您認為國家實驗室在承擔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使命上,能夠發揮什么作用?

  潘復生:國家實驗室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科技創新成果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在建設發展中,要突出重點,強調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技術發明和應用提供更多的原創性成果,同時還需保證穩定的高投入體制,并形成更加開放合作的機制。

  潘建偉:在科研攻關組織上,國家實驗室可以通過“核心+網絡”模式,高效匯聚各方面創新要素和優勢資源,實現大體量、優勢互補的協同攻關。國家實驗室負責總體發展戰略、統籌安排研究任務和人才培養等,各協同機構充分利用已有優勢,按國家實驗室的總體規劃和安排,合作開展研究。在運行機制上,國家實驗室可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充分調動相關單位、團隊和個人積極性,形成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器件研發、工程技術實施、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布局,推動形成我國科技自主創新體系。

  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

  記者: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您認為應當如何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培養出國際一流的高水平科研人才隊伍?

  王貽芳: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讓人才在世界一流的創新環境中成長起來,培養出一代代世界領先的創新型人才。這既需要良好的研究氛圍、優質的科研題目,也離不開國家的資金和資源支持。當前,科研的主力軍是科研單位,國家應適當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讓其“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在本研究領域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此外,還需在全社會形成創新報國、鼓勵科研的良好氛圍,吸引優秀人才從事科研工作。

  潘建偉:關鍵是要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創新型科技人才取得重大成果往往在黃金年齡時期,大體集中在30歲至50歲之間。應根據科研需要,適當給予正處于黃金年齡的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對科技資源分配的更多話語權和更大主導權,并給他們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生活待遇,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能心無旁騖地潛心學術。企業和社會資本的投入方式靈活,對高端人才具有較大吸引力,可以和國家科研經費互為補充,最大程度地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同時,還需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中文字幕av一区|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资源| 中文字幕 qvod|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潮免费|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在线高清无码A.|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青春草无码精品视频在线观|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久别的草原在线影院电影观看中文| 天堂在线最新版资源www中文|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