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志愿 近八成受訪高考生都關注了新專業
填報志愿 近八成受訪高考生都關注了新專業
受訪高考生最關注新專業的發展前景、就業形勢、與市場接軌度
今年,多所高校在高招政策中公布了新專業。新專業代表了社會發展趨勢與未來人才的需求領域,但同時,新專業的學科培養深度、與市場接軌情況等問題也令許多考生有所顧慮。這屆高考生對新專業有所關注嗎?他們關心哪些問題?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807名高考考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9.6%的受訪高考生都關注了新專業。對于新專業,發展前景、就業形勢、與市場的接軌度是受訪高考生普遍關注的方面。
受訪高考生中,東北地區的占9.4%,華東地區的占24.6%,華北地區的占19.9%,華中地區的占15.7%,華南地區的占16.8%,西南地區的占10.1%,西北地區的占3.5%。
79.6%受訪高考生都關注了新專業
周旋凱是今年華中地區的高考考生,考了553分。填報了提前批的一所軍校,因未過面試,又參加了第一批次志愿的填報。他介紹,在第二次填報志愿時,對有意向的幾所高校涉及的新增專業做了了解,“我綜合對比了幾個新專業,最終填報了貴州大學的一個新專業”。
河北省高考生朱敏芮介紹,她關注到比較心儀的一所院校里,有一門專業剛剛開設了一年,去年的錄取分數在學院里不算高,“我本來想沖一沖這所學校,選一個新專業,但顧慮未知性比較大。第一批學生還在讀大一,學科培養情況、就業情況都不了解,最終還是沒報”。
今年多所高校高招政策公布了新一批新專業。79.6%的受訪高考生都關注了相關新專業。交互分析結果顯示,東北地區考生(85.3%)關注度最高,其次是西北地區(82.8%)。
陳楠是河南省理科高考生,他今年高考成績超了一本線24分。他對記者說,自己在志愿上沒有明確的喜好和執著的目標,主要是借助了一個志愿填報參考的應用,“里面涉及比較多的是一些熱門專業、成熟的常設專業,所以我對這些專業了解得更多”。他坦言,新專業相關信息太少,讓他更難作出抉擇。
武漢紡織大學大三學生余曉璐感到,高校和媒體對新專業的宣傳深度不夠,往往是點到即止,考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而且每年都有不少大熱的專業,已令考生應接不暇,新專業往往容易被忽略”。她坦言,自己當時報志愿時,注意力也被吸引到了熱門專業上,沒顧上對新專業作了解。
受訪高考生最關注新專業的發展前景、就業形勢、與市場接軌度
周旋凱表示,他最關注自己填報的新專業的學科發展前景、師資力量,也對學校在新專業上的學術水平很關注,“比如保研率、直博情況等。雖然才要讀大一,但我認為應該考慮得長遠一些。學院專業實力強,不管是保研還是就業都更有保障”。
同時他也感到,關于新設專業的相關信息很少,光憑學生自己做功課很難把握。“希望高校能對所設專業的發展前景、對應的市場崗位、學生培養方案等,進行詳細的介紹”。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陳志文表示,近年來每年都有高校開設新專業,甚至已成為一種“趕時髦”現象。“現在出現了很多新專業,比如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智慧農業、智慧交通等。有些新專業對學校老師、學生的要求都非常高。比如人工智能,它是一個交叉學科,對學生學科能力要求很高”。他提醒考生,要考慮填報新專業,就要對學科設置和要求作充分的了解。
對于新專業,高考生對哪些方面更為關心?調查顯示,發展前景(67.4%)最受關注,其次是就業形勢(60.9%),44.7%的受訪高考生還比較關注與市場的接軌度。其他方面主要還有:學科教學規劃(39.8%),學術資源豐富性(38.0%),專業實踐機會(31.4%),理論與實踐設置占比(29.1%),學科現有研究成果(22.1%),學科深造水平(20.2%)。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陳雅俊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7月07日 10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