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群眾的心越貼越近——內蒙古創新推動實施烏蘭牧騎“學·創·演”工作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王瀟
“漫瀚調本是準格爾旗生,我爺爺唱曲兒是第三輩人。蒙古族漢族同吃一股股泉水好交情……”近期,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烏蘭牧騎小分隊走進迎澤街道湖東社區、南苑社區、湖西社區,為群眾獻上精彩的表演,通過詼諧幽默的方式,將老百姓的身邊事演繹得淋漓盡致。
演出間隙,小分隊隊員用接地氣的語言為老百姓送上了精彩的主題教育宣講“大餐”,引來現場陣陣喝彩。當天,小分隊隊員還走進退伍軍人、老黨員、致富帶頭人家中進行“零距離”慰問、心貼心交流,把黨的方針政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扎根生活沃土,服務基層群眾,推動文藝創新,烏蘭牧騎與群眾心貼心。2022年以來,內蒙古創新推動實施烏蘭牧騎“學·創·演”工作,圍繞學習培訓、內容生產、演出服務三項重點任務部署,提升烏蘭牧騎建設水平。
“百姓事兒比天大,群眾困難我記下,醫保服務跟著辦,一家一戶都不差,群眾滿意才幸福……”不久前,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3名青年烏蘭牧騎隊員在悠揚的樂聲中,唱出百姓心聲,訴說人民情懷,隊員們表演得投入,現場群眾掌聲不斷。
“如何與時俱進,把黨的聲音和關懷更好地傳遞給農牧民,讓農牧民的文化生活豐富起來,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們遵循的理念是烏蘭牧騎演出為人民、隊員與人民的心相依。”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隊長扎那說,“我們一年大概行程5000公里,演出100多場次,服務群眾近2萬人次。”
“我們從生活中取材,創作精品,追求經典。創作過程就是與各族群眾情感交流交融的過程,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為了創作一首展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主題歌曲,我們老中青隊員齊下基層,經多次采風、消化素材、反復修改,才完成《堅定信念的頌歌》的創作。”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青年隊員王蕾說。
“在‘創’上,激發烏蘭牧騎內生創作動力,推動烏蘭牧騎創演質量有效提升。以優秀作品為示范,引導各烏蘭牧騎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主線,圍繞落實五大任務、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進行創作。”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烏蘭牧騎新創作品1142部,2023年以來,截至11月份,新創作品845部,本隊隊員原創作品占作品總數的80%以上。
日前,在呼和浩特市地鐵1號線,馬頭琴的悠揚樂聲在嘈雜人聲與站點廣播聲中飄然而至,來自呼和浩特市烏蘭牧騎的年輕隊員們以一曲《萬馬奔騰》開啟了一次輕松愉快的快閃活動。
動聽的樂聲、動感的舞蹈,乘客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用文藝裝點地鐵,這樣富有新意的形式,讓乘客在出行中就能感受到北疆文化的魅力。”市民王凱說。
在“演”上,烏蘭牧騎通過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傳遞好黨的聲音和主張,近300支烏蘭牧騎服務小分隊扎根基層、深入群眾,以流動服務為主要方式,組織開展“送歡樂、送文明”基層服務活動,每年演出服務7000余場次,覆蓋1800余個嘎查村(社區),受益群眾50余萬人。全區烏蘭牧騎以鮮活多樣的文藝形式宣傳黨的理論、政策,豐富農牧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把黨的聲音與關懷送到了千家萬戶。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1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