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藥臨床轉化的成功率如何提升?專家這么建議

發布時間:2023-11-23 09:58:00來源: 第一財經

  近十年來,以PD-1和PD-L1抑制劑為代表的抗腫瘤藥物引起創新藥企的研發熱潮。中國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后來居上,相關臨床研究數量穩步增長,但在轉化能力和原始創新水平上,與國際領先水平仍有差距。隨著生物醫藥領域資本寒冬來襲,如何提高抗腫瘤新藥臨床轉化的成功率,成為業界關切。

  在近日召開的“2023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創新藥物研發論壇”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李寧表示,創新伴隨風險,這是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但如果在藥物最初研發設計時,就明確最終目的,選擇適當的評價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失敗風險,提高研發成功率。

  李寧認為,在臨床試驗成藥率低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整個創新醫藥研發體系上下游聯通不充分。前期的科研人員做好了理論,隨后把這個研發工作交接給下一撥臨床前研發工作人員,再交給藥物制劑人員,這樣依次交接下去,最后再交到臨床試驗人員手中。這種模式的弊端在于,藥物研發始終處于一種“交接棒模式”之下,每個部分只對自己的結果負責,并非以最終藥物成功上市應用于臨床為目標,不能形成完整閉環合力。

  失敗率高的另一大原因,則是臨床轉化研究與基礎研究不平衡的問題。李寧說,全球每年發表在CNS期刊上關于腫瘤相關的論文有5000多篇,而發表的相關腫瘤三期臨床研究只有300多項,這是臨床研究和基礎研究的數量差距。進一步來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每年批準的腫瘤相關新增適應證有50多個,而新增藥物卻是不到20個。此外還有一項研究顯示,已公開發表的新藥化合物最終轉化成上市藥物的比例僅3.8%。

  李寧認為,在新藥臨床試驗方面,需要明確三點:其一,好藥,不代表好結果;其二,好結果,不代表好療效;其三,好療效,不代表好藥品。

  所謂“好藥,不代表好結果”,即在精準醫學時代,一款藥物不一定適用于所有患者,在臨床試驗階段,研究人員應該對人群進行更加精準的亞組分析,以為后續的針對性精準用藥提供依據。

  以肺癌治療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靶向藥物吉非替尼(易瑞沙)為例,起初,吉非替尼因為在臨床Ⅲ期試驗中,和安慰劑相比,在提高患者總生存期方面沒有表現出顯著優勢而被FDA打入冷宮;但隨后,有科研人員發現吉非替尼在某些特定人群表現良好,這些人群符合亞裔、女性和非吸煙者等特征。當進一步對這類患者精準分析,發現這類患者EGFR基因變異的比例較高,從而得出吉非替尼的療效有可能和EGFR的基因突變有關,吉非替尼最終得以成功上市。

  至于“好結果,不代表好療效”,李寧說,即在臨床研究當中,如果抗腫瘤藥物的客觀緩解率良好,并不能直接說明患者可以臨床獲益。可能因為該款藥物依然有可能因為毒性大等原因,導致患者的總生存期受損。也就是說,需要從臨床獲益、風險等多維度去綜合評價一款藥物的療效。

  在談及“好療效,不代表好藥品”時,李寧表示,這意味著“不代表臨床試驗顯著有效,藥審中心就會批準該藥物上市”。如果此前已有藥物因相似適應證獲批,審批要求會更高。

  近日,君實生物宣布,由公司自主研發的PD-1單抗藥物特瑞普利單抗(美國商品名:LOQTORZI)的生物制品許可申請于近日獲得FDA批準,特瑞普利單抗由此成為FDA批準上市的首個中國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創新生物藥。

  業界亦有觀點認為,此前,美國尚無療法獲批用于治療鼻咽癌,這是特瑞普利單抗在之前多個國產PD-1單抗“出海”失敗后,最終得以在美獲批上市的關鍵。

  李寧表示,新藥研發的競爭激烈,對于新藥上市的科學要求和臨床需求越來越高,“不會兩次蹚過同一條河流”,會以研發結束時臨床實踐最高的要求,而不是研發啟動時的要求來評價藥物。與此同時,新藥研發成本巨大,一旦失敗,市場很難給予重來的機會。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在今年9月發布的《2022年度藥品審評報告》(下稱“報告”)中也提出,創新藥研發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因此要建立并堅持創新藥研發的科學邏輯。

  該報告還提到,藥品研發應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立足于臨床需求,應理清產品臨床定位,重視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問題。創新藥需充分重視其在同類開發項目中的優勢和特點,避免一哄而上的重復低水平創新。

  藥物研發數據庫平臺Citeline相關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啟動的IO(免疫腫瘤學)試驗數量首次超過了美國(650 VS 473),這種差異在隨后的年份繼續保持。2021年,中國啟動的IO試驗數量接近美國的兩倍(877 VS 466)。2022年,中國啟動的試驗比美國多了約37%(548 vs 401)。但進一步分析發現,美國開展研究的獨有藥品和靶點數量卻更高。換言之,中國抗腫瘤新藥研發仍存在重復性創新和靶點扎堆的問題。

  李寧說,中國創新藥研發,既要注重原始創新問題,以臨床價值為導向開發創新藥物,也要培養專門的臨床研究團隊,在臨床研究階段構建精準醫學的框架,搭建臨床轉化的橋梁。創新藥物最終的目標,是臨床價值;以終為始,研發的全鏈條都應該充分重視臨床的評價。

  在中國,有臨床醫生告訴記者,臨床創新舉步維艱背后有兩個瓶頸問題。一方面是人才瓶頸,越是專業多元化,越能開發新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是資金瓶頸,尤其是在療效尚未得到充分證實的階段,企業或風險投資不愿介入。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耶魯大學教授陳列平在上述論壇上也提到,科研人員應該參與到藥物臨床轉化過程中,因為他們更能發現藥物的潛在價值。

  作為全球首次揭示PD-L1/PD-1通路在腫瘤微環境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并首創以抗體阻斷PD-1/PD-L1通路治療癌癥方法的腫瘤免疫學家,陳列平回顧說,1995~2005年是腫瘤免疫治療的低潮期,彼時,針對PD-1抗體的臨床試驗也鮮有公司看好。這時候,他作為科研人員對于臨床轉化的執著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即使從目前來看,有能力的科研人員,也往往不愿承擔臨床轉化的風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 免费 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观|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无码137片内射在线影院| 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AV影片在线手机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高清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理伦午夜福利片|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中文字幕无码播放免费|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无码|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尤物|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的天堂无码动漫AV| 国产高新无码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