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家校社協同 助力殘疾兒童可持續發展

發布時間:2023-12-05 10:2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侯晶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2023年國際殘疾人日的主題為:讓我們統一行動起來,為了殘疾人,攜手并依靠殘疾人,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我國有504.3萬名0~17歲殘疾兒童,家庭教育在他們的成長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支持家庭充分發揮作用,針對殘疾兒童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對實現殘疾兒童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家庭是殘疾兒童重要的教育場域

  家庭教育,主要表現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活動,也包括家庭中各成員間發生的各種互動對子女產生的潛在影響。殘疾兒童的家庭教育,在教育實踐的社會屬性、家長作為教育關懷者的身份及其教育準備方面,至少存在三種特殊之處:殘疾兒童家庭教育既是家庭課題,更是社會課題;其父母既是家庭教育的關懷者,往往也是需要被關懷者,在殘疾兒童家庭教育實踐的早期尤其如此;由于殘疾兒童在同齡人口中占比較小,生活圈中未必有可資參考的相似案例,因此家長對于家庭教育中的很多特有問題缺乏內在認知與外部支持。

  當前,我國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已在95%以上,但其中以每周接受8小時送教上門服務者占比較大。對于義務教育階段接受送教上門服務以及未入幼兒園的適齡殘疾兒童而言,家庭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場域。對于大多數已入園、已入學的殘疾兒童而言,家庭教育也是極其重要的支持力量。這是由三個因素共同決定的:一是我國師資對于殘疾兒童教育的準備性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這些兒童的殘疾類別與殘疾程度的差異性較大,狀況較復雜;三是康復期殘疾兒童身體狀況處于變化之中,康教結合在時間精力分配上經常面臨挑戰。綜上,師資對于融合教育的低準備性、殘疾兒童狀況的多樣性及其在康復階段殘障狀況的動態性,共同決定了殘疾兒童的家長需承擔“家庭康復師”“助理教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等多重角色。筆者基于多次面對面訪談,對一些已經取得突出成果的殘障學者所受家庭教育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家庭教育對他們克服殘障、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機制包括:父母教導孩子在被他人叫侮辱性綽號時學會積極自我定義、堅定接受融合教育的信念、培養師生之間及同學之間的情誼、增進關系融合、幫助孩子做出適合自己的個性化重大教育決策,等等。

   家庭經濟與父母心理健康影響殘疾兒童教育

  殘疾兒童家庭教育遇到的挑戰通常比較大。殘疾兒童的父母需要安頓好自身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方能更有效和持久地從康復、教育等方面推動殘疾青少年可持續發展。

  筆者的研究顯示,家庭文教支出能力對于殘疾兒童能否在高中階段接受融合教育具有顯著影響,進而間接影響其可持續發展能力。國際上對美國殘疾兒童的相關研究也印證了殘疾兒童的家庭背景、財力狀況對其參與教育活動具有影響。針對康復花銷昂貴的問題,為支持殘疾兒童康復、緩解其家庭經濟壓力,國務院2018年發布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各省也遵照國家政策要求制定了適合本地實際的救助政策。我國在“十四五”期間扎實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亦將助力解決掣肘殘疾兒童家庭教育的經濟支持問題。

  此外,國內外研究均顯示,殘疾兒童家長總體上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正如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言,沒有心理健康便沒有健康,便難以為可持續發展穩定地提供必要的身心能量。殘疾兒童父母的心理歷程一般包括“否認、自責、困惑、沮喪、接納”五個階段,父母需要知曉的是:以上階段性心理反應都屬正常,重要的是提升抵抗逆境的能力,找到積極的心理調適之道。父母抵抗逆境的能力對子女具有重要的感召作用,會激勵孩子勇于自勝、砥礪前行,是殘疾兒童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

   給予殘疾兒童父母精準有效的社會支持

  殘疾兒童的家庭教育,需要社會關心與支持,而且需要提升支持的精準度與有效性。

  第一,給予殘疾兒童及其父母充足的情感支持,包括關心、信任、接納、鼓勵等。學校和社會應進一步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尊重殘疾人及其親屬的意識,并且真正付諸行動。

  第二,提供工具性支持,包括提供物質資料、日常服務等。全社會應擔負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規定的“國家支持”“社會協同”之法律責任,結合殘疾兒童及其家庭教育者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以教育、民政、殘聯、衛健等部門為主導,各展所長、協同創新,扎實且有針對性地做到“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規范和評估規范;統籌建設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務平臺,開設公益性網上家長學校,提供線上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暢通學校與家庭溝通渠道,推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組織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專業隊伍,加強對專業人員的培養”。

  第三,提供信息支持,包括提供建議、指導等有用信息以幫助解困。信息支持應重視系統、便捷,及時以文字、視頻、音頻等多種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為家長提供保障教育權益的建議以及康復咨詢、無障礙出行、維護心理健康、申請獲得公益就業崗位等方面的信息支持。

  第四,提供陪伴支持,包括提供歸屬感、共同參與人際互動等。科學宮、博物館、高校志愿服務團隊、社區等可設立項目化的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走入需要幫助的殘疾兒童家中,為“家校社協同育人”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5日 1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欧洲Av无码放荡人妇网站| 高清无码v视频日本www|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狠操中文| 国产高清无码二区 |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 国产拍拍拍无码视频免费|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 国产热の有码热の无码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 人妻系列AV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a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晰|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 伊人久久综合无码成人网|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视频软件| 最好看的电影2019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