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記:冰壺比賽 我們在看什么?
新華社記者戴錦镕、劉藝淳
早上8:30,呼倫貝爾室外氣溫零下20多攝氏度,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的冰壺賽場內卻熱鬧非凡。
從2月14日到“十四冬”閉幕當天,冰壺比賽每天都有,賽程長,場次多,最晚的比賽甚至到凌晨一點才結束,對運動員和賽場工作人員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觀眾也需要起早貪黑。
初次接觸冰壺的人,大概會“一臉懵”。不似花樣滑冰般夢幻優雅,不同于短道速滑的緊張刺激,冰壺每場比賽約150分鐘,運動員在場上不僅需要一定的體能來“刷冰”改變冰壺的路線和滑行速度,還要通過將冰壺“排兵布陣”,把對方的冰壺打出大本營。
喜歡看冰壺比賽的人,究竟在看什么?
“我平時就喜歡看別人下棋,冰壺是‘冰上國際象棋’,門道差不多?!?0歲的海拉爾市民馬先生說,冰壺動靜結合,觀賞性高,看高手對決,能悟到其中精妙。他還充當身旁觀眾的“解說員”,“占位壺”“打定”“打甩”等專業詞匯不時從他口中蹦出。
已經練習冰壺14年的福建隊隊員苑明杰認為,和其他項目相比,冰壺更有感染力的是雙方在戰術上的博弈。“冰壺需要布局,每一個球都需要去安排戰術,有限時間內要計劃出最優路線,很考驗人。”
“冰壺比賽不到最后一秒誰都不能確定結果?!鲍@得公開組男子金牌的河北選手費學清說,賽場上原本領先的隊伍可能在一局比賽中被逆轉,不確定性很大,這也是冰壺的魅力所在。
兼具動靜之美,注重技巧和謀略,冰壺也受到很多小朋友的喜愛。27日的公開組女子冰壺決賽中,6歲的田雨含乖巧地坐在觀眾席上,視線隨著冰壺移動。“我比較內向,不喜歡特別激烈的運動,感覺冰壺比較優雅。”她說,自己有機會也想體驗冰壺。
從天津來內蒙古探親的王令帶著6歲半的兒子看了兩場冰壺比賽。“之前孩子就對冰壺有過了解,上過線上冰壺課,這次特意帶他感受現場氛圍。”王令說,冰壺既能鍛煉身體也能益智,希望孩子以后能進行更專業的學習。
老少皆宜的冰壺運動是不少人的青春記憶。當現場大屏幕里的中國女子冰壺“黃金一代”再現“十四冬”賽場,當王冰玉投壺后高聲向隊友周妍喊著戰術,不少“90后”觀眾直呼“青春回來了”!
除了戰術上的博弈、賽場上的動靜之美,老將們的精彩表現,“冰壺精神”也值得回味?!氨鶋剡\動員不發生身體接觸”“有時本方壺被對方誤碰,也不會特意指出”“對手認定得分后就會把壺移走,裁判的存在感較弱”……采訪中,運動員們對“冰壺精神”的理解不同,但內核一致——冰壺是可看、可愛的紳士運動。
“希望更多觀眾能認識、了解冰壺,感受冰壺的魅力?!蓖醣裾f。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