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用“生態畫筆”勾勒美麗西藏
江孜沙棘、新疆楊、榆樹、細葉紅柳……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生態示范區內,樹木郁郁蔥蔥、隨風搖曳,像一條舞動著的“綠飄帶”。
南木林縣生態示范區于2014年啟動建設,總規劃42萬畝,計劃用17年時間完成。近年來,南木林縣推動示范區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1.5億元,植樹造林3萬余畝,栽植各類苗木192萬余株。
“多虧了這片生態林,現在刮風不起沙,空氣更濕潤了,家里的塵土明顯減少。”南木林縣艾瑪鄉柳果村村民強巴歐珠感慨萬千。
南木林縣生態示范區的變化是近年來西藏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對此,黨的二十大代表、昌都市委書記龔會才有著深切的體會。他說,昌都境內高山草原錯落、湖泊星羅棋布,耕地、草地、林地分別占全區的19.74%、6.43%、25.62%,是西藏的第二大林區。目前,昌都市已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自治區級園林城市,創建自治區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2個、示范鄉鎮58個、村(居)528個。
龔會才介紹,近年來,昌都市積極推進瀾滄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等重大項目,推進農牧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五年行動,補齊城鎮污水集中處理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短板;健全保護體系,壓實市縣鄉村四級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大力實施生態富民工程,推動符合政策的新增公益林納入國家補償范圍,讓群眾吃上生態飯。“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出新的戰略部署,我們要把昌都生態文明建設置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切實保護好昌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龔會才說。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近年來,西藏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經過一系列努力,當前,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47.14%,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9.8%,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位于林芝市米林縣和巴宜區的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的雅尼濕地是典型的高原河流型濕地。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視察時作出了“要堅持保護優先,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重要江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統籌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守護好這里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的重要指示。
如今,雅尼濕地內,草木茂盛、水流盤曲,生物種類日益增多。數據顯示,雅尼國家濕地公園內已記錄有高等植物87科304屬534種,到公園區域活動的脊椎動物有5綱26目59科234種。
黨的二十大代表、林芝市委書記敖劉全介紹,近年來,林芝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嚴守生態安全底線、紅線和高壓線,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不斷健全完善體制機制,一張張“國字號”生態名片落地林芝,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新景象逐步實現,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共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山南市扎囊縣曾是西藏冬春季風沙最大的地方之一。“過去刮起大風,即使關著窗戶,房間里也會蒙上一層灰塵。”從小生活在雅魯藏布江畔的扎囊縣扎其鄉朗塞嶺村村民白瑪瓊達對風沙的記憶仍然深刻。
如今,昔日荒灘已變為致富綠洲。近年來,山南市以“雅江中游百億產業走廊”為基帶,優化綠色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十三五”以來,先后引進藏草、億利、江平生物、西普農業等一批綠色企業,建設了萬畝苗圃基地、千畝矮化蘋果、千畝葡萄種植基地、千畝甘草基地等一批生態產業項目,形成了生態種植、生態旅游多元生態產業體系。
山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牟永文介紹說,近年來,山南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積極打造沿喜馬拉雅北麓生態廊道和雅江中游“百里生態走廊”,大力實施“兩江四河”造林、濕地保護修復、土地退化沙化生態修復等工程,在雅江中游河谷貢嘎至桑日段形成了面積約50萬畝的綠色長廊,雅江兩岸冬春季風沙天氣明顯減少,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隆子縣成為全區首個全國“兩山基地”。“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保護優先,促進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堅持示范引領,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前列,堅持基礎夯實,促進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提檔升級,努力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牟永文說。
藍圖已繪就,奮斗正當時。團結奮進的高原兒女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保護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實守護好西藏的藍天碧水凈土,把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各項舉措落實落細,用生態畫筆勾勒出大美西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日喀則這十年:城鄉面貌日日新 幸福指數節節高
十年生機盎然,十年蹄疾步穩。黨的十八大以來,日喀則的十年發展征程,如同珠峰的氣勢恢宏、氣象萬千,更有雅江的波瀾壯闊、洶涌澎湃。[詳細] -
興水利 惠民生
湘河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和帕孜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是國家重點水利樞紐工程,湘河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于10月12日下閘蓄水,帕孜水利樞紐及配套灌區工程于10月13日開標,30日主體工程將開工建設。 [詳細] -
改善12.49萬畝農田灌溉 西藏湘河水利樞紐工程下閘蓄水
據悉,該工程于2019年4月開工建設,2020年2月28日正式截流。項目實施后,將有效改善日喀則南木林縣及下游沿線12.49萬畝農田灌溉,同時還為藏中電網(特別是枯水期)提供電力支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