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正在青海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湖仙女灣,實地察看青海湖環境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他指出,青海在生態文明方面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分量很重。要把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好、生態資源保護好,把國家生態戰略落實好、國家公園建設好。生態是資源和財富,是我們的寶藏。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國家未來,關系人民福祉,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就提出“寧肯不要錢,也不要污染”的理念;在福建工作時,極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并推動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實踐,“生態福建”的建設,使福建在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2002年全國環境狀況綜合評價指數”中,生態環境狀況綜合質量名列全國第一;在浙江主政時,親力打造“千萬工程”,推進生態省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使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美麗中國”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與此同時,“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美麗中國”寫進黨章和憲法,成為全黨的意志、國家的意志和全民的共同行動。
對于青藏高原,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更為深遠的思考與部署。在2020年8月舉行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求青海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當年8月,習近平就來到青海考察,考察主線就是生態保護。
在考察中,習近平說,“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習近平要求青海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不僅是要讓青海的生態資源永續造福人民,更是要為下游的生態建設提供保障。要求青海“必須擔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強調要堅持保護優先,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使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主體功能全面得到加強。要統籌推進生態工程、節能減排、環境整治、美麗城鄉建設……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再上高原,他指出,我之前去看了三江源、祁連山,這一次專門來看看青海湖。
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重大關切。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形勢下加強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戰略定力,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堅定不移守護好生態這份珍貴的寶藏,美麗中國的構想就一定能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中國西藏網 文/劉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