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南州:做強牦牛良種“芯片”
春日的瑪曲草原,嫩芽初露,河水溫婉,牦牛成群,勾勒出一幅純美的生態畫卷。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園區的種畜基地,上百頭黝黑健壯的牦牛,正在悠然覓食。43歲的職工拉毛加和20歲出頭的小伙兒仰昂金巴站在牛群旁邊,饒有興趣地交流著種牦牛的選育話題。
拉毛加是種畜基地有著豐富經驗的選牛人,仰昂金巴是2021年從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來到基地從事動物防疫工作的新職工。“牦牛品種好不好,關鍵要看三個標準:毛色黑亮、體格健壯、牛角粗長。這也是瑪曲本地阿萬倉牦牛種公牛的標準。”拉毛加向仰昂金巴傳授著經驗。
選育牦牛優良品種,建立良種繁育體系,是拉毛加和同事們常年掛心的事兒。在拉毛加看來,純良的牦牛品種,是甘南牦牛養殖業的“芯片”,更是推動甘南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
始建于1980年的瑪曲縣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園區,是甘南牦牛良種繁育的行業標桿。40多年來,這個園區先后為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牧民群眾配送一級、二級種畜共1000余頭,基礎母畜3000余頭,極大地改善了甘南牦牛的良種化率,提高了牧民群眾的收入。
目前,瑪曲縣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園區與蘭州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獸藥研究所、天津市農科院等多所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保持密切協作,開展甘南牦牛保種選育、提純復壯、種畜生產、飼草料營養成分分析和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為甘南牦牛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提供了智力支撐。實施的“牦牛選育改良及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獲得“甘肅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21年被列為甘南牦牛國家級遺傳資源保種場。
近年來,甘南州把強化甘南牦牛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擺在突出地位,以保種選育為前提,加快良種化繁育體系建設。在瑪曲縣、碌曲縣、夏河縣、合作市、卓尼縣的23個鄉鎮和瑪曲縣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園區、碌曲縣李恰如種畜場劃定甘南牦牛保護區,建立保種場,進行科學選種選配,并建立8個州級牦牛繁育示范點。
數據顯示,目前青藏高原共有牦牛1600多萬頭,其中甘南州內有牦牛120多萬頭,約占全國牦牛總數的7.5%。
如今,做好牦牛保種選育、做強甘南牦牛“芯片”的工作,已在甘南草原全面鋪開。
合作市佐蓋多瑪鄉創新產業發展模式,規劃建設“智慧養殖濃縮版、1號基地升級版、一三融合新樣板”的二號基地。全面發揮基地核心群打造、本品種選育、提純復壯、精深加工、文化展示、品牌推廣等功能,實現現代養殖、產業加工、特產銷售等一三產業高度融合,為美仁牦牛品牌塑造提供平臺支撐。
碌曲縣尕海鎮扎西揚旗牦牛養殖繁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鼓勵社員和本村牧戶調整畜種畜群結構,引進優質畜種,推廣應用標準化養殖技術,將合作社打造成以良種種公牛引進養殖、繁育及銷售為主的合作社。
下一步,甘南州將在瑪曲縣阿孜畜牧科技示范園區、碌曲縣李恰如種畜場建立甘南牦牛保種場,共組建牦牛繁育核心群35個,牦牛保種場3個。通過交換、配送等方式,向家庭牧場、養殖合作社提供優良種畜,不斷擴大良種覆蓋面,促進甘南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甘南牦牛肉、甘南牦牛乳成為行業標桿,享譽全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甘南牦牛產業的綠色“加減法”
抱團發展、牦牛托管,讓牧民有了更多致富可能。近年來,不少牧民從傳統的游牧生產方式中走出來,開辦起藏家樂,并興辦集體經濟發展旅游業。[詳細] -
拉深做長產業鏈 “鏈”出發展新動能——甘南州積極構建現代化牦牛產業體系
邁入新征程,碌曲縣圍繞延鏈補鏈強鏈,在推進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破冰前行,多點開花,落地見效,成為甘南牦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詳細] -
甘肅牦牛乳制品拓展南亞合作 民族特色產品闖海外市場
今年1至8月,已出口牦牛乳品203.8噸,同比增長42.1%;貨值232.8萬美元,同比增長76.9%;臨夏州進出口同比增長15.2%,甘南州進出口實現近1.1倍的增長。[詳細] -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丨高原咖啡飄出牦牛奶香
不久前剛下過一場雨,青藏高原上的俄合拉村綠意更深。27歲的馬強強準備咖啡豆、打掃桌椅,為即將到來的旅游旺季作準備。[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