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記迪慶州第七屆先進工作者秦建敏
扎根基層二十余載,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用醫者的仁心和大愛守護著群眾的生命健康——他就是迪慶州第七屆先進工作者獲得者,香格里拉市金江鎮中心衛生院業務副院長、主任醫師秦建敏。
扎根基層,心系群眾健康
從小出生在金江鎮的秦建敏,親眼目睹了鄉親們飽受疾病折磨的狀況,于是,他從小就立志要當一名醫生,報考學校時,毅然選擇了醫學專業,畢業后便分配到鄉鎮衛生院,實現了為鄉親們看病就醫的愿望。
秦建敏始終把群眾的健康放在心上,在鄉鎮衛生院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的許多同事相繼調往縣城,也有不少人勸他說:“早走早好”,但當他看到老百姓“小病拖、大病挨、病倒才往醫院抬,留下債務家人還”的凄涼現狀,始終不忍心離開,反而暗下決心,修仁心、強醫能。他總說:“這里的群眾需要我”,一句樸實無華的話語,飽含著秦建敏對地方百姓健康的牽掛。
有求必應,做健康守護者
鄉鎮衛生院比不得城里的醫院,服務對象大多是農民,他們習慣于找熟悉的醫生看病。每當鄉親們找到他時,無論嚴寒酷暑還是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他總是義無反顧地出診。金江鎮有188個村民小組,有的村組分布在二半山區,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秦建敏行醫的足跡。20多年來,他已經記不清為多少中風偏癱、癌癥晚期和行走不便的患者上門服務過。
今年80歲高齡的李奶奶身患多種疾病,每次病情發作,家人都找秦醫生看病,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個電話,他都即刻上門處理,態度熱情,又認真負責,治療效果明顯。
有一次,一位糖尿病患者突然出現間歇性高熱、昏迷現象,生命危在旦夕。接診后,他反復詢問病史、查體,查閱大量資料,多次請教上級醫師,并開通遠程會診,最終確診為肝膿腫。患者得到了及時救治,最終病愈。
多年的臨床歷練,他不僅精通各種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技術,還熟練掌握了各種急危重病人的搶救治療措施,深受患者信賴,但他不滿足于現狀,勤于鉆研,刻苦學習,閱讀大量業務雜志和書刊,多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臨床實際操作技能。
在金江鎮,提起秦建敏,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都說他是當地群眾的健康“守門人”。
堅守一線,做抗疫的堅強戰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秦建敏作為金江鎮中心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組組長,始終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與發熱門診、感染病房的醫生輪流值班,參與會診、討論病例、抽空講課,傳達學習疫情防控的最新方案。病人多的時候,被防護服包裹的身體,不知被汗水浸濕了多少次,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常人難以忍受,但對他來說卻成了工作常態。
作為一名醫生,秦建敏在平凡的醫療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忘我地工作著,有一份光發一份熱,他以誠摯的愛心、堅強的毅力和卓越的能力,踐行著一名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的崇高使命,用奮斗書寫芳華,用擔當詮釋了“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香格里拉紅軍小學(獨克宗小學)“十舉措”傳承紅色文化
一直以來,香格里拉紅軍小學(獨克宗小學)不斷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精神血脈,通過十項舉措,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動”起來。[詳細] -
迪慶州婦聯在維西縣舉辦傈繡手工編織培訓
大家紛紛表示,將繼續提高和探索傈繡手工編織技藝,努力帶動更多農村婦女用勤勞的巧手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愿望。[詳細] -
維西縣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近日,維西縣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在攀天閣鄉工農村舉行。[詳細]